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一百零三章 反间计

卷六:战国 第一百零三章 反间计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692

秦国向来不缺名将,白起之后,王翦逐渐成长起来,成为了秦王政时期军事领域的领头人。如果说白起打残了六国,那王翦就是六国的收割者。除了最早灭亡的韩国,其余五国都为王翦及其儿子王贲所灭。王翦对秦国的统一大业可谓是居功至伟,他也因此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。
王翦是秦国本地人,按照《新唐书》的说法,王翦是周灵王儿子太子姬晋的后裔。姬晋后来被贬,家族就慢慢改姓为王氏了。王翦喜欢研究各类兵法,投身军旅后表现突出,秦王政很欣赏他,逐渐提拔成了将军。王翦作为主将第一次带兵是公元前236年,秦国趁燕赵干架的时候,派王翦攻打赵国的阏与。阏与易守难攻,之前秦国就是在这里被赵奢给教训了一番。在王翦的指挥下,这次战争很顺利,阏与失守,赵国连丢9座城池。
王翦没有参与后来的秦赵肥之战、番吾之战,结果秦军两次都败在李牧的手上,秦王政便把伐赵的重任交给了王翦。公元前230年,就在秦国收拾韩国的时候,赵国的旱灾越来越严重,老百姓都吃不上饱饭了。“天助我也”,秦王政决定要利用这次天灾一举消灭赵国。公元前229年,秦王政派王翦率领秦军主力,从北边向赵国发动攻击,同时派杨端和从南边出兵,配合王翦夹击赵国。赵国这边还是老阵容,主将李牧、副将司马尚。
这场战争,秦国在兵力和物资上都占据了压倒性优势,秦国投入了二三十万兵力,而赵国举国上下兵力不过十万。正面是肯定打不赢的,李牧只好下令固守。在李牧的指挥下,赵军顽强地击退了秦军一波波的进攻,两军逐渐转入相持阶段。王翦心里清楚,即使李牧再厉害,这样耗下去,赵国迟早会撑不住的,但他不想打持久战,不想强啃李牧这块硬骨头,这样对秦国来说不划算,万一打输了可就丢大脸了,搞不好还要丢命。
面对李牧,王翦没有绝对的信心,那就发挥秦国的优良传统,反间计。找谁来当内奸呢,王翦很快就确定了对象,那就是贪财的郭开,廉颇就是因为他从中作梗而不再受赵国重用,这次又轮到了李牧,赵国两大名将,都躲不过郭开这种阴险小人。
王翦派人带上重金收买了郭开,郭开见钱眼开,马上开始让人传播流言,构陷李牧和司马尚谋反。郭开别的本事没有,溜须拍马很在行,赵王迁很喜欢他,二货君主身边总是不缺这种奸佞小人。在郭开一顿操作下,赵王迁信息为真,派赵葱、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。李牧知道这是敌方的计谋,拒绝交出兵权,他不在了没人挡得住王翦带领的秦军。
赵王迁知道李牧抗命后更加确信李牧要谋反,直接派人处死了李牧,再革了司马尚的职,让赵葱、颜聚上场。李牧多年以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,现在无辜枉死,士兵们都对赵国的统治阶级失望透顶,无心再战。王翦随即发动总攻,赵葱、颜聚根本不是对手,赵军惨败,没过多久,邯郸失守,赵王迁被俘。前太子嘉逃到代地称王,继续抗秦,但也翻不起多少波浪,六年后代地被王贲攻克,赵嘉被俘,赵国彻底灭亡。
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2年,赵国经过十一任君主后亡国。战国中期,赵国在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带领下迅速崛起,经过胡服骑射,军事实力大幅提升,继魏国之后成了三晋的领头羊,也是后期抗击秦国的主力军。战国四大名将,秦赵各占两个,赵国却屡次败在了秦国的反间计之下。
有人为赵国错失良机感到惋惜,也有人奇怪为什么赵国老中反间计,经验教训还不够吗。从张仪主导连横开始,秦国一直在六国铺设人际网,说白了就是搞间谍工作。到了秦王政时期,尉缭提出花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的计划,秦国在这方面是下了血本的,也只有秦国有这么雄厚的家底。作为隐蔽战场,秦国的间谍工作非常出色。君臣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,就像一场权力的拔河赛,在秦国的离间之下,隔阂与矛盾加剧。只要统治者感到君位不稳,为了保住王位,啥事干不出来,君臣不能同心,这就要命了。
所以说赵国灭亡不能全归咎于赵王的愚蠢,秦国为了统一大业铺垫了坚实的基础。从秦孝公开始到秦王政,秦国连续7任君主没出过草包,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,秦国发展方针得以延续,国力日渐强盛,和关东六国拉开距离。战争终究比拼的是国家实力,三晋合一还能和秦国扳扳手腕,单单一个赵国怎么会是秦国的对手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