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六十二章 要离刺庆忌

卷五:春秋 第六十二章 要离刺庆忌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582

吴王阖闾上台后并没有着急开展军事活动,他清楚地认识到此时的吴国虽然国力较强,但其军事防御设施、粮食储备还是不够,现在南边的越国又逐渐发展起来了,不得不防。在根基尚未稳固的情势下,吴王阖闾广纳人才,发展生产,扩充军备。
阖闾非常信任帮助自己上台的伍子胥,请他当自己的参谋。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人,伯嚭(pǐ)。伯嚭和伍子胥一样,也是楚国人,父亲郤宛是楚国左令尹,为人正直,后来也被费无极陷害致死,家族被灭。伯嚭知道伍子胥逃到了吴国,于是他也到吴国投奔伍子胥。伍子胥和伯嚭以前并不认识,但因为同病相怜(成语出处),伍子胥将伯嚭推荐给了阖闾。经过几次交谈,阖闾觉得伯嚭也是个大人才,于是封伯嚭为大夫,与伍子胥共同为自己筹谋划策。
伍子胥怎么也想不到,伯嚭后来成了吴国的祸患,自己也被他害死了,这是后话之后再说。我们还是先说说阖闾的烦心事吧。
阖闾杀吴王僚时,本来是准备一网打尽的,但是没有打尽,吴王僚的一个儿子,庆忌逃出生天,逃到了卫国。庆忌是著名的勇士,武艺高超,他逃到卫国后,时刻惦记着为父亲报仇,于是积蓄实力,准备攻打吴国。吴王阖闾本身就是篡位上台,先王之子庆忌如果征讨自己是名正言顺,他因此提心吊胆,让伍子胥想办法除掉庆忌。可庆忌远在卫国,以吴国现在的实力,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让卫国交出庆忌,想来想去还是刺杀吧。
恰巧此时吴国都城流言四起,说吴王阖闾谋逆篡位,是个无道昏君。阖闾知道大怒,下令追查,找到了散布流言的人,要离。要离身材矮小瘦弱,但是胆子蛮大的,被抓后还当面骂阖闾是昏君,阖闾很生气,砍掉了要离的右手,把他及妻子关进监狱,准备日后处置。但没过几天,要离越狱了,阖闾便杀了要离的妻子。要离知道妻子被杀后,发誓要报杀妻之仇。没过多久,要离的事情传遍了吴国。
要离想要报仇,于是到卫国找到庆忌,说:“阖闾杀我妻子,我和他不共戴天,让我为您效力吧。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,庆忌看到要离一副惨样,便接纳了他。要离工作很勤奋,日夜操劳为庆忌谋划,很快就成为了亲信。庆忌实力逐渐壮大,眼看时机成熟,要离劝庆忌出兵伐吴,庆忌便带兵出征,未想到走上了不归路。
到了淮河,庆忌、要离一行人人乘船渡河。庆忌在想着如何作战,突然听到有人大喊一声:“我是卧底,拿命来!”没等反应过来,一把短矛从背后刺穿自己的胸膛,万万没想到啊,行刺的人居然是要离。庆忌很郁闷,要离不是和自己同仇敌忾的吗,干嘛要行刺。原来要离是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的,而流言、断臂、入狱、杀妻种种都是要离为了行刺准备的苦肉计,这位大哥真是个狠人。
庆忌的护卫一拥而上,准备杀了要离,庆忌奄奄一息说道:“算了吧,我是个勇士,要离敢杀我,他也是个勇士,要是把他杀了,那一天内就要死两个勇士了。你们不要杀他,放他回去吧。”说罢,庆忌因为失血过多而死,护卫们没准备为难要离。要离的刺杀任务完成了,但他觉得世上也容不下自己了,于是跳河自尽,可是又被庆忌的护卫们捞了上来。护卫们劝他回吴国领赏,要离不愿,抢了一个护卫的佩剑,自尽身亡。
庆忌死了,阖闾非常满意,但他的心里还有两根刺,那就是吴王僚的两个亲弟弟,公子掩余和烛庸。掩余和烛庸投降楚国后,被封在舒地(今安徽庐江县),楚国人还帮他们修城池,准备把这里当做据点对付吴国。
吴王阖闾三年,阖闾带着伍子胥、伯嚭率军进攻楚国舒地,舒地的守军很多是掩余和烛庸之前带的兵,都是吴国人。伍子胥、伯嚭打起了感情牌,利用祖国故乡情怀劝降,很快就瓦解了楚军军心。随着楚军士兵叛逃,吴军没花费多大力气就攻下了舒地,杀死了公子掩余和烛庸。
吴王阖闾清除了先王余党,接下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楚作战上。伍子胥又向吴王阖闾推荐了一个人,使得吴国军事实力走向巅峰,谁这么牛逼呢,他就是兵家始祖,孙武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