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五十九章 吴国发展史

卷五:春秋 第五十九章 吴国发展史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939

前面介绍周朝的时候说到过,周太王亶父偏爱幼子季历,他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很识趣,看上位无望,就带领了一些族人去到长江中下游发展,形成了后来的吴国。吴国通过不断兼并周边的小蛮夷国家,到春秋初期,领土面积已经很大了,国境范围主要在如今的安徽、江苏两省,核心区是太湖流域。别看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经济这么发达,在春秋时期,这里就是蛮荒之地,经济、文化相当落后,当时最发达的是中原地区,如今的河南、河北及周边区域。
吴国地处东南,在西周乃至春秋前中期都一直默默无闻,到了吴王寿梦时期,吴国才开始活跃在春秋舞台上,寿梦也是吴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。
寿梦刚上台,决定走出国门,到外面的世界看看,这是吴国君主第一次出使中原。这年正好周简王刚即位,寿梦便到了洛邑拜见周简王,周简王没想到自己这么落魄了,还有人大老远来朝见,双方还是同宗同源的亲戚,就热情地招待了寿梦,寿梦第一次感受到了周礼文化的美妙。
除了拜见周天子,寿梦沿途还访问了好几个国家。回到吴国后,寿梦感叹:“外面的世界真美妙呀,我们要学习文化、改革开放、富强起来。”正好当时晋国着手实施联吴制楚策略,派巫臣到吴国开展结对帮扶,寿梦正想学习中原文化呢,于是双方结盟,宣布对外共同抗敌。其实寿梦也明白晋国就是利用吴国对付楚国,不过能让国家富强起来,何乐而不为呢。
吴国的军事也很落后,没有战车、没有盔甲、没有阵法,打仗就像群殴。巫臣带来了精良的武器和战车,还教他们怎么开车,怎么排兵布阵,如何指挥,让吴国人打开眼界。巫臣出于对楚国的恨意,将自己的军事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吴国人。当勇猛的蛮夷全副武装,还学会了战法,那得多能打。巫臣在吴国当了好几个月的军训教官,把吴军训练得有模有样。看效果达到了,巫臣回国了,他将儿子狐庸留在吴国担任外交官,负责和中原各国的联络。
军事练好了,寿梦准备开展实战,根据巫臣的建议,寿梦出兵攻打楚国的两个小弟巢国和徐国,也是和晋国一样采用游击战术,敌退我进、敌进我退,每次楚军来救,吴军就撤,楚军撤了,吴军又来打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,吴国七次出兵,楚国七次来救,真的是疲于奔命了。
从寿梦这里开始,吴国日渐强盛,寿梦也很听晋国老大的话,经常给楚国制造点小麻烦,楚国北边有强敌晋国,现在东边又有了难缠的吴国,日子越来越难了。
吴王寿梦十六年,楚共王决定主动出击教育一下吴国,于是派令尹子重带兵出征。在正面战场,吴国硬碰硬的话其实并不是楚国的对手。楚国大军开入吴国境内,一举攻下了鸠兹(今安徽芜湖附近),直逼衡山(今安徽当涂东北方向的横山)。由于地形复杂,不利于大军开进,子重派收下将领邓廖带领三百辆战车、步兵三千人人组成小队伍侵袭吴国。
吴国的山路实在是太难走了,邓廖带兵赶路十分吃力,吴国那边则以逸待劳,一举打败了楚军,还俘虏了邓廖,损兵折将的子重只好带着楚军撤退了。吴军看楚军撤退了,运用起了“敌退我进”的战术,反攻楚国,占领了驾地(今安徽无为县境内)。楚国人因此嘲讽子重,子重抑郁成疾,突发心脏病去世了。
寿梦在位期间,对楚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在外交上又参加了好几次诸侯会盟,大幅提高了吴国的国际地位。
寿梦有四个儿子,长子诸樊、次子余祭、三子夷昧、四子季札,寿梦很喜欢幼子季札,想传位给季札。季札不肯接受,说按照传统,王位要传给长子,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接班人。寿梦临终前,将四个儿子都叫到跟前,嘱咐道:“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,最后传到季札那里,我看好他,他能使吴国富强。”
寿梦死后,诸樊又要让位给季札,季札再三推辞,最后跑去种地了,此事只好作罢,诸樊继承王位。诸樊的事迹前面大致也提到过,他和父亲一样,致力于发展吴国和骚扰楚国,但后来在打巢国时中了空城计,被一箭射死了。根据诸樊生前的意思,王位继续兄终弟及,传给了二弟余祭。
余祭在位时间很短,第四年时余祭带兵攻打越国,仗是打赢了,但是自己被越国的俘虏刺杀了。余祭死了,王位轮到三弟夷昧继承,夷昧要让位给季札,又被拒绝了,只好自己做吴王。夷昧在位时,听从季扎的建议,停止对外用兵,休养生息,专心发展国家。夷昧临终前,再次重申父亲的遗嘱,王位兄终弟及,这次总算名正言顺轮到季札了,但他又又又拒绝了,跑回了自己的封邑延陵(现江苏省常州市南淹城),种起了地。
国不可一日无君,德才兼备的季札无心王位,大家只好拥立夷昧的嫡长子僚继任吴王。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心有不甘,他认为当时诸樊为了传位给季札才搞兄终弟及的,不然王位肯定是由嫡长子身份的他继承,现在季札不接受王位,那么王位应该属于自己。公子光于是暗中积蓄力量,意欲夺回王位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