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三十一章 秦穆公出动

卷五:春秋 第三十一章 秦穆公出动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534

该篇主人公是秦穆公,《史记索隐》中“春秋五霸”中的第四位,虽然入选了春秋五霸,不过秦穆公并没有入主中原,也没有组织过大型的诸侯会盟,只能算是一个西部的霸主。
先介绍一下秦国,秦国先祖是伯益,在大禹治水篇提到过,因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。说来也有趣,大禹治水时期的四大功臣,禹、子契、后稷、伯益,正好是夏、商、周、秦的祖先。伯益有两个儿子,分别叫大廉、若木。若木的子孙有的在夷狄,有的在中原。若木有个后代叫费昌,他所处的时期正是夏桀时期。
费昌后来离开了夏朝,投奔了商汤,专门为其驾车,并在商汤灭夏战争中立下功劳,成为商朝的功臣。到后来飞廉,飞廉之子恶来都是商纣时期的名将,是商朝镇守西戎的重要力量。商朝覆灭后,到周孝王时期,恶来后人嬴非因养马用功,周孝王封其至秦地(今甘肃省天水市),准许其建邑,号称嬴秦,秦由此成为周朝在西域的附庸国。到后来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,周平王封其为诸侯,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。
秦穆公的两个哥哥秦宣公、秦成公都命短,后来国君由秦穆公继任,当时东边的晋国和秦国一样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,秦晋边境冲突不断。秦国地处西陲,不像晋国那么有吸引力,人才资源较为匮乏。秦穆公最重要的帮手是百里奚。百里奚本来是在虞国做大夫的,后来虞国中了晋献公假道伐虢之计,百里奚被俘,秦穆公将其作为给穆姬陪嫁的奴仆,送至秦国。
百里奚在路上逃跑,来到了楚国,楚成王让他去养马。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,正好秦国缺人,于是想派人花重金将其赎回,但是又担心如果花重金,楚成王必然知道此人的重要性,不会轻易放人,于是派人拿了五张黑公羊皮去找楚成王说:“晋国陪嫁到秦国的奴仆跑到贵国,请允许我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。”楚国物产丰富,根本不在意这点东西,觉得百里奚这么一个七十几的老头子没啥大不了的,就还给了秦国。
百里奚一到秦国,秦穆公便向其求教强盛之路。百里奚建议秦穆公先发展实力,向西扩张领土,再伺机入主中原,秦穆公听后豁然开朗。之后,百里奚又推荐了自己的老朋友蹇叔,百里奚、蹇叔二人皆有雄才大略,他们建议秦穆公在国内实行“重施于民”的政策,并倡导文明教化,提高国家软实力。外交方面,秦穆公与晋国交好,从晋国取来穆姬,晋献公的女儿。虽然晋惠公期间秦晋发生了些摩擦,但后来秦穆公帮助晋文公上台,两国又重归于好。
晋国是秦国的盟国,同时也是秦国东进中原的巨大屏障,秦穆公本身也是个老好人,晋文公在位时期,一是不愿意与晋争霸,二是秦国还不具备那么强的实力。但等到晋文公逝世,秦穆公倒是有点蠢蠢欲动了。秦穆公同时代的大人物比较多,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成王、宋襄公,在他们在世的时候,他没有去搞太大的动作,现在这些狠角色都死光了,他自己也有五十多岁了,觉得是时候向中原出击,完成霸业了。
秦穆公对中原蠢蠢欲动的契机来源一个派往郑国的使臣,杞子,他在郑国做大使的同时,取得了郑国都北门的钥匙,并派人传消息给秦穆公。秦穆公知道后大喜,准备派兵袭击郑国。一把老骨头的蹇叔劝诫秦穆公:“郑国山高路远,长途奔袭军队容易疲惫,郑国也会有所防备。”百里奚同样劝诫秦穆公不要出兵,雄心壮志,不听他们的谏言,仍然决定出兵,这是秦穆公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次失误决策。
秦穆公让百里奚的儿子孟明(姜姓,百里氏,名视,字孟明,PS:古代人名头这么多,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,通俗来说,姓是家族的标志,氏是姓的某一分支,姓和氏到秦朝之后慢慢合并,名大多在正式场合下使用,字一般等成年之后再取,供他人称呼,古人觉得直呼其名不太礼貌,相互之间基本以字相互称呼。)做统帅,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做副将,他们带着大约三万人的军队,向郑国进军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