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二:夏 第六章 走向灭亡

卷二:夏 第六章 走向灭亡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597

孔甲逝世后长子皋继位,照理来说新王继位,应该四方来贺,但是夏的声望已跌至谷底,以致于没有几个诸侯来朝拜。为一改颓势,皋颁布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,在他那个年代,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。在完善经济、政治的同时,皋也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。
在孔甲刚逝世的时候,势力强大的殷商组建了一支小军队准备闪击夏都西河,不过在皋的沉着应对下,成功挫败殷商,使得殷商出于畏惧之心暂时消停。皋治理起国家井井有条,经过十年发展,夏朝又慢慢恢复了些许元气。
然而人有旦夕祸福,皋在执政的第十一年,突然暴毙。皋长子发继位。发本人的才能是比较平庸的,不过他重视人才工作,四处求访贤才,后来很中意一位养马的,叫关龙逄,并破格提拔他做相。关龙逄做了二把手后,治国有道,硬生生将夏朝从悬崖边拉回。
发在位第七年时,泰山发生地震,他本人也于当年病逝。发的嫡子癸继位,夏代最后一任王。说癸大家可能还有点莫生,他就是夏桀,那个有名的昏君,桀是他的谥号,也就是说桀是后人给起的名,“凶恶”的意思。
初读历史时,桀给我的印象是一名荒淫无度的暴君,在他统治时期,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,商汤故而替天行道,出正义之师讨伐桀。我一看,桀这么坏,活该啊,于是想当然地站队商汤。到后来见识多了,才逐渐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,桀最大错误不是暴虐,是输了。读史书不能被史书左右,如此才能善做历史的旁观者。
桀其实也算是文武双全,就是比较任性,刚上位就准备把都城迁回旧都斟寻,由于相是在那里亡国的,所以斟寻又被大臣们称为“亡国之都”,说那里风水不好。桀胆子大,不迷信,后来还是迁都了。
夏朝到了桀这里,内部矛盾已经相当激烈,其实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当时西方畎夷反叛,桀亲自排兵布阵,很快就将其打败,从中可以体现出癸并非一无是处。后来还灭掉一个不听话的小国,对其它诸侯国起到了不小的震慑作用。后来在桀征讨有施氏的时候,有施国王为了投降向癸献上了一位绝世美女——妹喜,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的人物,和妲己差不多的评价。
桀很是宠爱妹喜,又是给盖房子(瑶台),又给征集丝绸,各种史书都将桀的这段时期的荒淫描述地绘声绘色,比如做酒池肉林,各地搜刮美女,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。这个牛皮有点吹大了,为了黑桀,后世那些公家史官算是不遗余力了。桀可能确实是贪图享受,疏于治国的,以致于后来杀掉忠言进谏的关龙逄(不知真假),但我觉得后世对他的描述确实夸大其词了。
夏朝其实到了桀这个时候,气数已尽,一方面天灾不断,一方面以殷商为代表的各路诸侯野心勃勃。癸四十八年,此时殷商通过不断吞并周边小国,已经基本占据了北边所有领地,势力十分强大。殷商首领天乙(即商汤)在名相伊尹的建议下正式对夏宣战。此时夏朝已国力衰微,无力抵挡势力强大的殷商,桀五十二年,殷商攻破夏都,夏亡。
中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,假虽假,各位看官看着当个乐吧。据说妹喜和伊尹之前便相互爱慕,妹喜被癸强抢去后,伊尹为了见妹喜就到夏做官,因为屡次进谏忠言,桀都不听,逐渐对夏朝失去了希望,转而投奔殷商,并与妹喜约定将来殷商讨伐夏的时候让妹喜做内应,而妹喜就在夏王宫内继续陪癸作乐度日,使夏朝政荒废。后来夏被攻破后,天乙将桀和妹喜二人流放,伊尹曾请妹喜回到自己身边过好日子,妹喜却对桀不离不弃,在桀死后还一直为其守灵。也许故事不是真的,但从中能看出描述这段故事的作者的初衷是为了给有“红颜祸水”之称的妹喜正名,所以看历史还得自己多动动脑。
虽是亡国之君,但是这个锅真的不应该全由桀来背。前面说过了,夏朝气数已尽,哪怕桀是个英明神武的君主,恐怕也难挡天降旱灾和殷商天乙的野心,家天下的朝代必然有崩溃的一天,只不过刚好轮到了桀,灭亡夏朝的其实是这股称为“历史规律”的强大力量,一个小小的桀在它面前又算得上什么呢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