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579章 开始给占城推交钞?(第三更)

第579章 开始给占城推交钞?(第三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97

赵宁看了一眼赵鼎。
赵鼎咳嗽了一声,说道:“陛下,王太尉的话也不无道理,不过,引导茶农种植更多的茶,才是根本。”
“如何引导?”
“我朝目前的茶叶在十二路七十州二百七十八县种植。”赵鼎说道,“尤其以陕川最多,年产可达到三千万斤。”
这个产量在宋代已经非常高。
宋人对茶叶的追求热度也极高。
茶叶是兴于唐而盛于宋。
王安石也说过:夫茶之为民用,等于米盐,不可一日以无也。
赵鼎继续说道:“然则,茶叶喜温而不耐寒,需要雨水,北方许多地方无法种植,南方更为适合,东南之地,有种稻米,国策又定了改稻为桑,种茶可以在山地之间,依臣看,两浙、福建的山地皆可种茶。”
“那如何引导民众大量种茶?”赵宁又问道。
总不能给茶农免税吧?
复杂的系统里,不是一句免税就能够搞定的。
给种茶的免税,那转眼明年很多农民就跑去种茶,原本是种稻米的,转身去种茶了,粮价它不涨才怪。
赵鼎想了一下,说道:“有利益,就会有人追逐,想要扩大茶园并不难,不需要减税,只需给两浙路、福建路的官员制定相应的考核任务,但是不能动摇粮食生产的任务。”
王宗濋说道:“但是这样,还是会有官员为了完成种茶任务,去逼迫农民将田改成茶园。”
“粮食的市价与部分农民是否种田并无绝对关联,与一个区域粮食总量有关联,朝廷不可能指挥地方官员如何治理地方,朝廷无法看见地方的真实情况。”赵鼎说道,“所以,我们必须将我们要达成的任务,交给地方大员去执行。”
“赵相公说得对。”赵宁说道,“地方官如何执行,是地方官员的事,若是朝廷干涉两浙路、福建路的地方政务,那其他二十二路,管不管?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若是这个执行中,出了问题,是朝廷的责任,还是地方官员的责任?”赵宁继续说道,“若是中途出现各种问题,该做调整的时候,地方官知晓的情况下,却无法做决策,朝廷如何知晓这些问题并迅速做决策?”
不得不承认一个实事,朝廷与地方的关系,是必须建立在授权和责任的二维制基础上的。
既存在管理,也存在着博弈。
即便是21世纪也是如此。
大宋朝就是喜欢管得太细,朝廷什么都要管一管。
“若是占城和交趾的麻烦事解决了,从海上运来的粮食,是可以作为地方粮储商社的粮食储备的。”赵鼎继续说道,“王太尉不是在推动各地建立粮储商社吗,等海外粮食增加,地方对粮价的调控手段可以更灵活,对于茶农新政也是百利无害。”
王宗濋这才叹了口气,说道:“但愿占城和交趾的麻烦事早日解决,也好给我这里减一些压力,对茶叶的种植也更有了底气。”
“那就给福建路和两浙路定种茶的任务吧。”赵官家说道,“朕倒是觉得,其他人的政绩考核也该如此,朝廷给目标,但目标要设立多个,不能起了茶叶,落了稻田,更不能开了铁矿,荒了水渠。”
赵鼎说道:“臣也是这个意思,而且新政中的布政使官职在地方上却有用处,臣以为,是时候对转运使做全面改制了,以后转运使衙门就监管各地漕运、水渠开凿、道路修建这些,民政和粮食生产,可全部移交布政使。”
“准,就按照赵相公说得办。”赵宁说道。
王宗濋说道:“那大理国一事?”
赵宁问道:“你先前说朝廷一些官员反对你的提议是指?”
“就是收复大理。”
赵鼎说道:“大理与我朝关系一直很好,贸然用兵,实在找不到理由,别说让四方属国信服,我们自己的人也无法信服,自己的人无法信服,如何能办成功一件事。”
赵宁点了点头。
他知道治国不是点一下鼠标,不是他赵官家一句话,大家都会任劳任怨去执行的。
如果治国如此简单,岂不是谁都可以来治理国家了?
要办一件大事,就必须先要有一个大多数人都真正从心里信服的理由。
也就是要出师有名,不然怎么动员大众?
赵宁说道:“召回张邦昌,先从他那里了解大理国现在的内政,不急,现在占城国和交趾的战争结果还没有送来。”
王宗濋倒也没有多说什么,既然赵官家要召回张邦昌,那说明心里是有动大理的念头的。
大理那个地方,太适合种茶了!
王宗濋离开后,感慨道:“钱喻清,你可一定要把占城国拿下来!”
回政事堂后,赵鼎便开始给两浙路和福建路下任务。
其实朝廷治理地方并不难,制定总目标,给地方分发目标,授权的同时,把任务的责任也树立起来,惩罚和奖励说清楚,将各个红线也说明白,例如扩充茶园不得私自改田。
想要下面的人完成任务,就必须严格执行赏罚。
对于茶叶扩产一事,赵宁还是有信心的。
大宋朝是陕川茶叶最多,但其实时代推移到后来,两浙、福建和大理那片区域产茶才是最多的。
也就是说,茶叶总产量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只要政策执行得好,是可以很快涨起来的。
四月二十日。
钱喻清见了占城一个叫桑帛的民间商人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