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578章 一窝子奸商(第二更)

第578章 一窝子奸商(第二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76

就在大宋兵锋基本摧毁南海以西两国的武装反抗的同时,远在北线的宋金榷场也宣布全面建设起来。
宋金榷场的地点在太原府北部、真定府栾城、中山府定县、河间府乐寿县,以及辽东复州。
这五个地方,东西横向近千里,覆盖数十上百县城。
无数商人闻风而动,车马从河北、河东之地北上者,络绎不绝,甚至京畿路、京东路、淮西商旅也开始行动。
大量的商品开始往北边集结。
而四月中旬,东京城的羊肉价格从过往的九钱(900文)一斤,直接降价到了五钱一斤,据说价格还在继续降。
四月十五日一大早,赵宁见了赵鼎,他给赵鼎看了虞允文的奏札。
赵宁说道:“目前在榷场,丝绸、绢、茶叶、纸都急缺,金国的需求量非常大。”
赵鼎说道:“丝绸布匹商品臣到并不担心,齐鲁之地产量颇丰,倒是茶叶,是从土里种植出来的,不是说有就有。”
“朕也想跟你谈论讨论这个问题,茶叶问题牵涉到国朝禁榷和商贸体制问题,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。”赵宁说道。
这时,王怀吉说道:“官家,王太尉在外面求见。”
“让他进来。”
王宗濋走进来。
“参见陛下,见过赵相公。”
赵宁说道:“你来得正好,我们在商议茶叶和商贸体制的问题,再以目前的茶叶经营方式来看,我们是无法满足四方供货需求了。”
“臣倒是也提过这件事,不过朝中有不少人反对。”王宗濋说道。
“哦,说说你的想法,你是如何看待茶叶一事的?”
王宗濋说道:“以这些年太府寺对各地茶叶贸易的考察来看,茶叶目前是不能全面对金国放开的。”
“这是为何?”
“因为数量不够。”
“不够?”赵宁疑惑道。
“没错,数量不够。”
“朕记得,国朝每年产茶总数高达5000万斤以上,怎么数量就不够了?”
“自朝廷施行榷茶法以来,民间茶叶买卖更甚。且边境之地对茶叶的需求又极大,西北这几年消耗更甚。”王宗濋说道,“仅仅的陇右都护府,去年就提出了300万斤的茶叶需求。”
“陇右要如此多茶叶作甚……”赵宁此话一出口,便立刻意识到了。
赵鼎补充道:“陛下,陇右之地,多有蛮夷,夷人颇喜好茶叶,朝廷为了稳定边防,很早以来便不断向那里售卖茶叶。”
“朕知道了。”赵宁走到地图前,开始查看地图。
西北茶叶还不仅仅是直接卖的问题,折彦质在西北买马,除了用交钞在西夏买马以外,还在陇右之地买马。
而陇右之地不少夷人不认交钞,只能用茶叶换马。
西北茶叶卖得非常贵,一斤茶叶甚至可能达到5贯,一匹马如果是50贯,十斤茶就能换一匹马。
还有不少其他物资的交换都是用茶叶进行。
大宋朝在西北的羁縻政策还包含了给夷人开办私塾,修建城寨。
茶叶在那种边陲之地,可能说是硬通货了。
王宗濋继续说道:“去年市舶司也向太府寺提出100万斤的茶叶需求,而且钱喻清说未来数年,需求还会更大,南海诸国对我朝茶叶皆颇为热衷,尤其是大食人,市舶司的海运扩大后,钱喻清谈了好几笔关于茶叶的大买卖。”
他补充道:“民间对茶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,至于日本和高丽使者,前几天也找到臣,想要加大茶叶的买卖。”
“那你说现在怎么办?”赵宁问道,“国朝需求赚钱,摆在面前的钱,总不能不赚。”
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尖锐。
榷茶法是赵佶时代恢复的,目的是为了控制茶叶的自由买卖,从中获利。
例如某个百姓想要种茶叶,必须还有许可证,要交钱,这无可厚非。
等种植出茶叶,商人与茶农还不能自由买卖,商人必须找官府买茶引。
这里的茶引,在历史上就是蔡京首次创造。
茶引按照你出的价格,授权你在茶农那里买多少茶叶。
而在榷茶法之前,大宋朝还施行了一段时间的茶叶官营。
也就是禁止民间商人向茶农卖茶叶做买卖,只允许官府售卖。
这显然不现实,官府不可能全部操办。
后来又允许自由买卖,以收税的形式,但是增值税在古代无法衡量统计。
于是蔡京的榷茶法横空出世。
榷茶法相当于在中间加了茶引这个凭证。
这不仅仅是创收,还能控制茶叶的流向。
例如某个商人来买茶引,茶引上规定你要去开封那个茶农那里买的一万斤茶,只能运输到北边边境交易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