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最强钉子户 > 第469章 田亩产量和火炮厂

第469章 田亩产量和火炮厂(2 / 4)

书名: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:凶名赫赫 字数:5023

最近,温越还听闻一个消息。
洪承畴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红薯种子,可在陕西那里推广的时候,直接被当地农民拒绝,差点弄出民变。
情报局也通过各种手段收容了一些红薯和玉米种子。
不过到现在他们还是半死不活,看来至少十几年内都无法指望这些“高产作物”了。
提高田亩产量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。
现在关外已经无地可垦,想要继续收纳灾民,保障治下百姓的口粮。
除了后方的永平府外,温越更是将目光放在塞外。
不过这中间有着层层山脉阻挡,也只能等日后收回这些土地后,再做打算。
……
崇祯二年,十月下。
山海关西边的山中的一片空旷地中。
青牙堡的面积只有那么大。
已经容纳不了太多的工厂了。
所以,新建的工厂便建在了山海关旁,一是这里离着镇国将军府近,二是也东边北面都是变成了耕田,只有往西边扩展地方,容纳工厂了。
现在,这里一带密布着大大小小的作坊,数量有数十上百,几千名工匠都这里认真做事。
温越此时正在视察火药厂的生产情况。
几年的时间过去。
这边也建设了一个巨大的火药厂。
关外许多城池都设立了集硝处。
所收集上来的硝石,可以配置好几吨的黑火药。
虽然看上去也不过后世几个烟花厂的产量。
但放在明末的生产力,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成就。
此时的火药是非常昂贵的。
大明常见的提硝法,是靠着挖来硝土后,再加入许多的灰水,鸡蛋清,萝卜等物品后,这才可以去除硝土里面的杂质。
其中光是鸡蛋清的成本,就注定了火药的昂贵。
大明许多将领不喜欢使用火器的原因,这就是其中一个。
但对温越来说。
他收集来的硝石虽然味道不咋地,但却是纯天然的,提纯硝石的难度大大减少。
产量上是大明第一的。
不但如此。
火药厂另外还建造了许多配套设施,有着诸多精良的磨坊和筛坊,将提纯好的硝石经过磨粉,溶解,过滤,干燥,直接一条龙,降低了大量的时间。
看过了火药厂后。
再令温越最关注的工厂,便是铸跑场了。
在去年年末的时候。
山海关外终于是建设起了一个火炮厂。
至于之前缺少的图纸。
是在去年的时候,情报局花了重金通过各种手段窃取获得。
然后又从其他地方,用重金请来了一批火炮工匠。
连着原来的五门六磅红衣大炮,以及朝廷拨下来的十门红衣大炮,以及各种中大型弗朗机炮。
温越手上的火炮数量有六七十门。
但这远远不够的。
根据情报,温越已经得知建虏已经在加紧时间打造火炮。
历史上也记载过。
在松山之战的时候,清朝的火炮就已经超过百门,等入关之后,火炮规模更是超过两百门。
而且后金那边还掌握了一种失蜡法,打造火炮时,能够对火炮不同位置进行退火处理,减少火炮报废的可能,也提高火炮的性能。
想来,这一定是投靠建虏的那些汉奸所弄出来的。
但温越也不畏惧。
建虏有铸造火炮的失蜡法。
温越也直接拿出了,铸造火炮的铁模法。
铁模法,指的是用熟铁代替生铁铸造火炮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