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6章 再次决堤

书名:父兄流放?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作者:竹枝欢 字数:2418

“大小姐,刚刚收到消息,湘城又决堤了!”金武刚刚收到消息,迫不及待的就回来告诉了萧九玥,道:“这次是在武安县的大堤,就在锦江堤的上方,雨水太多,本来锦江堤就压力大,现在,只怕……”
“我刚刚请花青算了一卦。”金武的话音方落,花青就跑了过来道:“大小姐,湘城受灾,怕又是要有很多无辜的冤魂了!”
“把金总管叫来,还有,石里正。”萧九玥眼眸微闪,等他们离开之后,她眺望着湘城的方向,道:“住在大堤下游的,怕是有几十万人吧?”
“对。”冬桂应声,道:“大小姐,若是被水淹了,只怕是又要有很多的难民了。”
“不止是难民,还有瘟疫。”萧九玥的心往下沉了沉,之前看锦江堤的时候,她就觉得溃堤是迟早的事情,一旦到达沣水期,水量太大了,漫堤、溃堤是太正常的事情了。
筑大堤,修大堤,不过是治标不治本,除非像后世那再筑堤,否则,只要碰上大水,必溃!
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收到改流治水的事情,不能再等了。
萧九玥转身回屋,将改流治水的方案郑重的拿给了冬桂道:“冬桂,把这东西,交给三殿下,是我父亲写的!”
冬桂没有怀疑,郑重的接过那书册道:“大小姐放心,一定平安交到三殿下的手里。”
“大小姐。”金总管来得快,萧九玥直接问:“我们交了赋税之后,还剩下多少粮食?”
金总管顿了一下,给了一个数字,道:“十二万斤!”
“唔,如果我们全萧家人用,一年需要多少粮食?”萧九玥问完,又道:“除掉我们自己需要的粮食,还剩下多少粮食?”
“八万。”金总管的回话,让萧九玥顿住了,她那眼神仿佛在问:“就剩十二万斤粮食了,怎么她们这么多人,一年就吃四万斤粮食?”
“大小姐,还剩下不少粮食没收,地里的粮食,再添上四万斤,足够大家伙吃了。”
金总管回答着,他认真解释着:“我们的良田居多,特别是买的徐员外的田,那都是上等的良田,再加上大小姐增产的方法,亩产达到了八百斤!”
“大小姐接手庄子之后,又给庄子上的佃户们,少了一成租钱,佃户们更加细心,若是每亩都认真算的话,怕是还有余。”
金总管的话,让萧九玥放心不少,她道:“我准备捐赠十万斤粮食给朝廷,你去准备一下,橘子也摘得差不多了,就可以去盛京了!”
“是。”金总管没有多问,立刻就去准备了。
石里正是跑着过来的,见着萧九玥,刚准备行礼,萧九玥便开口问:“村里,有粮食卖吗?”
石里正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道:“有,往年交了赋税,大家留下来自己吃都不够,但今年,产量翻番了,大家手里的粮食就多了。”
“那,大家有没有卖粮食的想法?”萧九玥问。
“今年虽然丰收了,但明年谁知道是怎么样的?”石里正迟疑了一下,问:“大小姐,可是有事?”
村里也有眼皮子浅的想要卖粮食,但大部分的人,都是不会卖粮食的,毕竟,粮食好好囤着,就算明年收成不好,也不会缺粮食吃,就不会饿肚子!
但,若是卖了粮食,万一明年收成不好,就算手里有银子,也不一定买得回粮食。
“……”
萧九玥怔愣了半晌,是她思虑不周,现在是南越,全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南越,百姓们吃不饱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,就算今年丰收了,卖粮食,也是不可能的!
“大小姐,若是你要买粮的话,我们也可以卖的。”石里正心中咯噔一下,萧姑娘对他们这么好,想买点粮食怎么就不行了?
大不了,他们再去县里把粮食买回来。
“不用了,我去县里买粮食一样的。”萧九玥想明白之后,便道:“手里有粮,心里头不慌,石里正,这几天我准备让人去盛京,你们的橘子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
石里正刚在琢磨着萧家粮食大丰收,囤粮只会比他们村里人还多,怎么还会缺粮食,就听着萧九玥说起橘子的事情,石里正道:“橘子已经全部都摘下来了,就等着挑时间送去盛京。”
“好,那石里正挑选一下送去盛京的人,这两天就出发。”萧九玥也开始忙碌了起来。
萧九玥特意去见了一趟容洵,在县衙门呆了半天,萧九玥离开衙门的时候,心情很好。
捐赠十万斤的粮食,改流治水的方案,还有侯建那边的翻供,只要动作的好,皇上,很可能会重新翻案!
一旦重新翻案,就是萧家的机会!
亲爹萧甫本来就没有贪墨赈灾银,所以,这事情,跟亲爹有什么关系?
……
“余儿,我在村里你就放心吧,安心考,不管能不能考得上,娘都高兴。”姜母抹着眼泪,儿子能考上举人,她这辈子死都无撼了,不管儿子能不能再进一步,当官,她都高兴!
“娘。”姜余后退一步,撩起衣袍,直接就跪了下来:“儿子不孝,待儿子归来,定要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!”
他已经是举人了,不管明年的春闱,他能不能考得上,他都能让操劳一辈子的母亲,过上好日子。
“好,好。”姜母的眼泪更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。
石大娘扶着姜母道:“姜先生,你就放心吧,我们会好好照顾姜大嫂的,等你回来,保准一根头发丝都不会少!”
自家儿子石佑昌能考上秀才,也是跟着姜先生学了很多,从姜先生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经验,石大娘对姜家,更是打心底里的感激。
“对,我也会天天来找你娘的。”屈母也跟着开口,自从搬到了福安村,屈母本来担心没有一点挣钱的活计,全靠儿子屈清书呢,谁知道,到了福安村,她比县里的日子过的还要好!
每天她去作坊跟着大家一起干活挣钱,屈妙妙跟着贺莲一块做头花挣钱,两个人挣的工钱,比以前浆洗衣裳之类的粗活,要好太多太多了!
“谢谢各位乡亲们,待日后我姜余,一定报答!”姜余深深的朝着乡亲们鞠躬,石里正等人连连表示这不算什么,都是邻里乡亲的。
姜余上了马车,金总管也跟着上了马车,一同离开的,还有福安村的橘子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