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开局辞官退隐,老朱人麻了 > 第四十八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解缙!

第四十八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解缙!(1 / 2)

书名:大明:开局辞官退隐,老朱人麻了 作者:楚国隐士 字数:2522

第四十八章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解缙!
作为深谙苟道精髓的胡惟庸,玩归玩闹归闹,别跟老朱开玩笑。
他如今的身份可是恩科主考官。
今日碰上一众今科士子的诗会也就算了。
可若是写了一首词,还把自己的名字留下了,那岂不是就给了众人结交主考官的机会?
那到时候,这里头有些事情可就说不清楚了。
索性,直接套个马甲出来便是。
刚刚站在一旁,比方孝儒还激动的那位在胡惟庸看来文采最好的年轻士子,冲着胡惟庸长长一揖。
“陈兄,解缙今日里方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,小弟自愧不如、甘拜下风,也谢过陈兄让小弟今日一睹什么叫真名士自风流!”
胡惟庸一听这名字,人麻了。
好家伙,解缙?
他就说呢!
自己这随便出来一走,就碰上个文采斐然的,还以为是大明的学子水平真就这么高呢。
如今一看,得,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啊!
那就完全能理解了!
整个大明国祚二百七十年里,真正被史书认可,记作才子的只有三人。
其一便是眼前这个满脸佩服之色的解缙。
其二便是徐渭,字文长。
而第三嘛,巧了,正是今日胡惟庸“写”的这首《临江仙》的原作者,杨慎!
今儿也是有意思,用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大作,折服了另一位明代三大才子解缙。
有时候,还真就如此的神奇。
跟解缙客气了两句以后,胡惟庸忽然问起了一个问题。
“解老弟可是应天人士?”
“不然,为何明明带着异地口音,却在应天府参考!”
这一问,其实也是胡惟庸有些好奇。
因为不同于方孝儒,方孝孺师从宋濂,他出现在应天府很正常。
可胡惟庸清楚的记得,解缙该是江西人士才对。
可一个江西人怎么在科举的时候,跑来应天府了?
应天府的考试难度,可比江西要强不少呢。
这其实也是胡惟庸想进一步确认,此解缙到底是不是彼解缙。
解缙倒也没想太多,毕竟这个问题属实正常,一般人谁会放着轻松的江西考区不考,跑来应天府跟天下英雄争长短啊。
“不瞒陈兄,小弟本是江西人,家父在异地为官,小弟便跟随上任的父亲在外。”
“而此次科考,不过是家父逼着小弟来一趟,试试水而已。”
“家父以及小弟都认为,此次恩科只需知道科考有何特别之处便可,对金榜题名却无半点想法。”
这话一出,胡惟庸也来了兴致了。
哟,还有这么个说法啊。
他还真不知道,这时候的人就这么高明了?
都知道提前体验一下考场氛围了?
胡惟庸毫不避讳的直接竖起了大拇指:“令尊此举属实高明!”
被胡惟庸这么一夸,解缙倒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别看他是大明有数的“狂生”,可实际上,他这人不是狂,而是傲。
但凡在他看来才学、本事比他高、比大的人,他都服服帖帖的。
这不,被胡惟庸一夸,解缙嘿嘿笑了一声,又看了看周遭,这才小声解释道。
“其实,家父的考量小弟清楚。”
“家父觉着,若小弟在老家参考,一旦认真考试,必然金榜题名。”
“但小弟这年纪尚幼、心性不定的,若是猛然间进入官场,志得意满之下怕是要出大纰漏。”
“于是,干脆让小弟老实几年,磨磨性子。”
胡惟庸听完这话,沉默了半晌,而后默默地再次竖起了大拇指。
没说的!
正所谓知子莫若父,解缙他爹可算是把解缙的性子给摸得透透的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