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赵云 > 第两百四十六章 蹴鞠业岭南开花(3/5)

第两百四十六章 蹴鞠业岭南开花(3/5)(2 / 2)

书名:赵云 作者:巫山哥 字数:5420

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:“临淄之中七万户……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、鼓瑟、击筑、弹琴、斗鸡、走犬、六博、蹋鞠者。”

富裕起来的临淄,市民有很多文体活动,包括吹奏、击打、弹拨乐器,斗鸡、赛狗、下棋和踢球。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,蹴鞠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。

到了大汉,蹴鞠发展较快。

毕竟这项产业传承久远,在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。有“康庄驰逐,穷巷踏鞠”,“上以弓马为务,家以蹴鞠为学”的描述。

既然是娱乐,那就出现了表演性蹴鞠。这种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、膝、肩、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。

赵云了解到的蹴鞠表演,有单人蹴一鞠、单人蹴双鞠、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;有足踢、膝顶、双腿齐飞、单足停鞠、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。

甚至有人称之为“蹴鞠舞”,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。

同时,出现了竞赛性蹴鞠,世家之间经常举行。赵家根基浅薄,目前还没有。

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,鞠场呈长方形,一般为东西向,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,四周有围墙,称为“鞠城”。

“圆鞠方墙,仿象阴阳。法月冲对,二六相当。建长立平,其例有常:不以亲疏,不有阿私;端心平意,莫怨其非。鞠政犹然,况乎执机!”

当然,蹴鞠已经开始用于军中练兵。

“蹋鞠,兵势也。所以练武士,知有才也,皆因嬉戏而讲练之”。

蹴鞠除象征“兵势”、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,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,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。“今军无事,就使蹴鞠”,就是后者的反映。

前人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类,并称:“以立攻守之胜者也。”

至于蹴鞠这个名字,赵云觉得蛮好的,并没有必要改成足球。

当然,作为一个穿越客,他把前世了解到的一些规则什么的,加入了进去。

至于赞助商,如今到交州的世家,不管是来自真定还是荆州、扬州,每一家都赚得笨满盆满。能够以此来巩固和南征军的关系,相信并没有人拒绝的。

三人都不是拖沓的性格,想到就干。不到十天,整个交州的人都在讨论蹴鞠。

具体到部队中,以校尉为单位,每一个校尉都要组织一支蹴鞠队,参加将军的选拔赛,最后到赵云跟前,决出胜负。

到时候的奖励,鸿都门学的学子们脑洞大开,毕竟他们也要参与进去的。

至此,兵士的打架事件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。尽管不能根治军营里面的打架,却也把集体荣誉灌输进去。相信经此以后,南征军的凝聚力又会上一个台阶。未完待续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