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明天下 > 第二十三章大统一

第二十三章大统一(2 / 2)

书名:明天下 作者:孑与2 字数:3628

既然地方里长需要派出团练巡逻,这就说明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恶性案件。
云昭瞅瞅高大的山脉,倾听着山林里的虎啸猿啼,脚下山涧里偶尔会出现一些残破的马车或者独轮车残骸,这些东西都告诉云昭,这里还做不到盗匪绝迹。
对整个世界而言,蓝田县的盛世繁华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。
眼前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世界。
进入摩天岭的时候,云昭再一次在诸葛亮庙前停下脚步。
“这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。”
云昭瞅着手握鹅毛扇的诸葛亮塑像,喟叹一声道。
柳城道:“不能重兴汉室,确实让人扼腕,遥想当年,诸葛亮在隆中之时狂言道——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
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
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
然而,将梦想托付在,天时地利人和,未免太小气了。”
云昭道:“当年,在玉山的时候,徐先生也给我出了一个入川策,还讹诈走我一万两银子。他也是这么说的,且非常不看好关中。
他以为关中已经是一块废弃之地,昔日的繁华不再,就很难再有作为。
他一力主张我们兵进汉中,蜀中,夺取这两块风水宝地之后,再闭关自守,等待天时降临……
他甚至认为,诸葛亮昔日的隆中对,对我们的事业依旧有指导意义。
却不知,在三国中,我最不看好的就是蜀国。
从刘备杀彭羕,诸葛亮废来敏,废廖立,就能知晓,蜀中的臣子与将领与刘备并非一条心。
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,蜀汉的历代权力中心——诸葛亮-费祎-蒋琬-陈祇-诸葛瞻无一是蜀中人,蜀中人中身居高位的,也大部分是像王平马忠这样的镇边重将。
可见,蜀汉多多少少是在逆天时而行。
为了镇压住这些矛盾,诸葛亮可谓是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
他凭借着先帝托孤重臣的身份,带领着全国,以身作则,执法公严,赏罚分明,为大汉树立了一股清良的政治风气,但也有着为了平息各集团之间流言,挥泪斩马谡这样法情难两容的悲剧。
他以一人之力稳定政局,主导北伐,却屡受掣肘,难有大成,最终秋风五丈原是他必然的下场。
诸葛啊,你可知晓,从你作出隆中对的时候,你就已经注定了要失败。
一支不纯洁的队伍,注定不会有大的作为。
我云昭起事,最看重的就是人手的纯洁性。
只要我们的队伍是纯洁的,是一心的,我不在乎我们身处怎样的逆境。
只要有人,只要所有人一心一意,哪怕是在陕北那等贫瘠之地,我云昭依旧能掀翻这旧天下。
决定胜负的永远是自己人,而不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。
天时不好,我们就杀出一个好天时来。
没有地利,我们就杀出一个地利来。
至于人和,他可以慢慢培养……”
对于云昭的话,汉中大统领徐五想自然是不同意的,从见到云昭开始,他就希望云昭不要再把汉中人看的那么恶毒。
杀伐征战已经成为了过去,现在,以安抚民心为上。
蓝田是云昭起家的地方,要求自然可以高一些,但是,对于其余地方的百姓,必须要承认他们的差异性,必须要认可他们独特的行为方式。
求同存异,才有可能统一天下。
徐五想跟随云昭很多年了,在云昭从是少年向青年成长的时间里,都是他在陪伴,他隐隐从云昭的话语间感受到了浓烈的杀气。
云昭无所谓的笑了一声对徐五想道:“天下必须统一,思想必须统一。”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