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寒门状元 > 第一二〇八章 你们觉得我怎样?

第一二〇八章 你们觉得我怎样?(2 / 3)

书名:寒门状元 作者:天子 字数:3401

当前马文升最关心的,是谢迁对于鞑靼兵进京城的看法,边走边说道:“于乔之前对于战局多有卓识远见,抛除沈溪之于乔的影响,于乔作为兵部尚书,也该肩负调兵遣将之责!”

谢迁侧头打量马文升,神色怪异:“刘时雍如今尚在三边,调兵之责,几时轮到阁臣肩负?马尚书之前不是兵部尚书?”

马文升是前任兵部尚书,谢迁却是“现任”兵部尚书。

弘治帝对阁臣礼遇有加,朝廷对内阁大学士的器重到弘治朝已开始走向登峰造极,本身内阁大学士官品不高,正五品就可以入阁,这使得阁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人尊敬,弘治帝采用的方法,就是让内阁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等官职,如此一来地位马上改观。

谢迁的兼差,就是兵部尚书。

但朝廷却有专职的兵部尚书,军机之事,谢迁自认管不着,但这会儿兵部尚书刘大夏不在,马文升就想推谢迁出来主事。

马文升道:“老朽年老体迈,老眼昏花,不堪当此大任,免得误国误民,那时老朽将成为千古罪人!”

谢迁怒视马文升一眼,心想:“好你个马负图,自己怕成千古罪人,难道我就不怕?你说你老眼昏花,我现在也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,大家最多半斤八两,你想让我来当这苦差事,门都没有!”

谢迁推脱道:“老夫才疏学浅,万万不能胜任,马尚书若要对朝廷举荐,另选他人为好,或者以刘少傅为主兵之人!”

马文升没好气地说:“于乔,你真认为刘阁老乃是合适人选?”

谢迁当然不觉得刘健是合适人选,因为这两年刘健在其位不谋其政,完全是靠声望和威严才强留在现在的位子上,而具体差事基本是他和李东阳在做,谢迁对此早有怨言。

但敢怒不敢言,主要皇帝对刘健更为器重和信任,认为刘健才是传承帝位时最好的主持大局之人,朱樘留刘健在朝,主要是为朱厚照登基作准备。

到了嘴上,谢迁话可就不一样了:“刘公断名声早已在外,除了他可以一锤定音,满朝文武似乎只有马尚书你才有这威望吧?”

谢迁说这话,意思是,如果你不推荐刘健,那就自己来,反正你们中间得选一个。

二人对话近乎争吵,让跟在后面的熊绣多有不满。

熊绣琢磨:“我身为兵部侍郎,精通兵法韬略,刘尚书不在京城,军机大事不该由我主持么?”

熊绣心中这么想,但却不敢说出来,毕竟他只是正三品的侍郎,跟眼前两位没法比,谢迁虽是内阁大学士,并非部堂,却是翰林出身,论皇帝的器重,谢迁在朝中那么多大臣中,绝对排在前五名。

马文升并不想推荐刘健,三人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东华门,刚刚进宫,便有司礼监的太监前来迎接。

没走多远,便见到一个队伍迎面而来,谢迁看了一眼,神色略显尴尬,前面来的赫然是太子一行。

“谢先生,马尚书,你们这是去哪儿?”

朱厚照眼尖,见到当前的谢迁和马文升,马上过来打招唿。

“参见太子殿下!”

马文升和谢迁恭敬行礼。

朱厚照笑着一抬手:“二位爱卿免礼,本宫知道鞑子杀到京城,今日商谈乃是主持大局之人选吧?”

谢迁想了想,坦然相告:“回太子殿下,正是如此。虽有七位大臣共同参议军机大事,但国难当头,必须要有人当机立断做出决定,蛇无头不行,陛下罹患疾病,当有人替君分忧!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