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寒门状元 > 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

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(1 / 2)

书名:寒门状元 作者:天子 字数:5132

沈溪没有对吕梁霖做出什么不切实际的许诺,具体开封府的商贾想用粮食换得什么,还要当面去谈。
正如沈溪所言,他把这次跟开封府地方商贾的合作当成是一次买卖,商贾拿出粮食,甚至广觅货源,代为筹措,而他则给这些商人足够的好处,让商人们事后可以把付出的一切赚回来,而且给予绝对的利润。
看起来双方都亏了,但其实是双赢,毕竟眼下救助百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,没有什么比挽救人的生命更重要。
“尽可能地发动更多人来为赈灾服务,商贾们资金和粮食物资等都不缺,门路也有,若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好处,他们便会不遗余力为此奔走,那就可以最大程度缓解灾情。不能只任那些混事的官员瞎折腾,光听到吆喝了,却没见任何成效水火无情,灾民无法完成自救,现在只能发动更多愿意付出之人。”
沈溪对连夜紧急追赶来的云柳如此解释。
云柳觉得沈溪是在赔本赚吆喝,毕竟新城的产品属于独家生意,外人轻易涉足不得,此番却要拿出来与人分享,就像是签订城下之盟。
云柳跟沈溪同乘一车,进城的路上,她直接了当地道“大人不用担心这些人的诚意,若是别的达官显贵做出许诺,他们根本不会理会,但现在是大人的承诺您在朝中威望如日中天,您在民间风闻极佳,履任地方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,商贾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肯定会全力支持您赈灾。”
马车里,沈溪掀开车帘往外看了看,笑着说道“人都是为趋利而活,这无可厚非。只要他们相信我,愿意借出身家来赈灾,我还能奢求什么回头就算是赔双份给他们,其实我也是赚的,能多救百姓一条命,就是功德无量,又何必在意利益上的得失”
最开始沈溪还能轻松笑笑,但到最后沈溪已笑不出来。眼前的灾情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一些,这也跟地方上有意瞒报有关。
地方官为了那顶乌纱帽,为了仕途顺利,尽可能把大灾说成是小灾,这样他们就可以推卸修筑水利工程不利的责任,但如此一来朝廷赈灾款项就会少下拨,导致更多的百姓因受灾而流离失所,饥饿交加,失去生命。
云柳道“大人,现在灾情最严重的是黄河北岸因大河阻隔,大部分灾民无法南下,听说北岸上百里都被大水淹没,直接导致黄河下游地区水位下降,从运河转黄河水道的船只只能到归德府便无法再靠前。”
沈溪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,闭上眼“你马上派人去北岸查看情况,尽快修复堤坝,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黄河改道有了粮食,下一步就是雇佣灾民,以工代赈,把黄河修到十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的水准,确保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黄淮地区不再受洪水困扰。”
“事情紧急,必须尽快投入人力、物力抗洪救灾,现在大水只是淹了一百里,若不及时整治,可能就要淹二百里、三百里,更多百姓将无家可归。”
“明白。”
云柳干练地道。
哪怕她刚回到沈溪跟前,也丝毫也没有放松警惕的意思,就像一头雌豹,随时都有攻击性。
沈溪把手放在她肩膀上,轻声细语“这段时间你辛苦了,把事情安排下去后,就赶紧休息。养足精神,跟我奋战几天,把抗洪救灾的事落实,我们就北返。”
“大人不在灾区久留”
云柳不知沈溪安排,听到这话非常意外。
沈溪点头“多留只会生出事端,不如抓紧时间把事情打理好。通知河南巡抚以及左右布政使司,让他们火速来见,照理说他们才应该是河南地方出面跟我接洽之人,而不是由开封知府代劳”
沈溪到驿馆后简单处理了下公文,睡意袭来,合衣上床,很快便沉沉入睡,倒是地方官员们患得患失,夜不能寐。
开封知府赵铭愈回去后便召集紧急会议,他先跟同知、通判以及留滞开封府的各县县令商议,随后又把地方士绅以及城里影响力较大的商贾召集起来,告之当前面临的情况,也就是俗称的通气会。
“吕当家,本官之前跟你们征调粮食,用于救灾,你们百般推脱,为何沈国公一来,你们就主动拿出钱粮赈灾可是未将本官放在眼中”
赵铭愈很生气,如果钱粮充足的话,他完全自己就可以完成赈灾壮举,在沈溪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施政能力,结果却一事无成。现在这些商贾越过他跟沈溪接触,简直是在打他的脸,胆大妄为之极。
周围那些官宦人家的代表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身边这帮不入流的商贾。
本身这些官宦家族也都经营商铺,跟今日与会的商贾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,此时心想“这群人平时精明无比,简直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也不为过,为何在赈灾问题上如此豁达难道只是慑于沈国公的淫威”
吕梁霖恭敬地道“知府大人明鉴,我等乃是收到沈大人的亲笔来信,不得不如此行事。”
赵铭愈皱眉“沈国公何等尊贵,岂会给你们写信此等事如何让本官相信”
在赵铭愈看来,一群下九流的商贾,别说沈溪了,就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不愿跟他们多接触,怕玷污门楣,对于沈溪亲自写信这种事他绝对不信。
吕梁霖道“正是如此,沈大人还派出特使跟我等接洽我等身份卑微,哪里敢拒绝他的要求啊”
“几时发生的事情为何本官不知信在何处”赵铭愈往旁边幕僚身上瞟了一眼,大概是在怪责幕僚获悉消息滞后。
吕梁霖诚恳地道“信函被沈大人派来的特使带走了此事千真万确,赵大人您该看到沈大人的态度,便知草民所言非虚。”
赵铭愈眉头紧皱,仔细思考吕梁霖的话,觉得事情应该是真的。
“当时沈国公一副见惯不惊的模样,安排事情也是井井有条,应该早就跟这些商人打过招呼,且有心理准备。再者若是沈国公真写信给这群人,一定怕被人知晓,引为笑柄,信函自然要带走如此就算朝中有非议声,也没人能拿出证据来。”
“赵大人,看来此事是真的,他们响应沈国公号召,积极捐献粮食,实乃体恤百姓疾苦之举,官府应该予以嘉奖才是。”旁边有士绅代表帮腔。
士绅们一个个得意洋洋,心中所想都是遇到灾情自然是让这些低贱的商人来背锅,最好是把这些家伙的家产通通没收用来赈灾,只要沈大人不跟我们伸手便极好。
赵铭愈道“听说你们现在还在筹措粮食,诚意不小啊。”
吕梁霖叹道“赵大人有所不知,这位沈大人乃商贾之家出身,曾为汀州商会少当家,他说跟我等借,我等相信;再者朝廷会调拨赈灾粮款过来,到时必定会补上,我等就算倾家荡产,也算为灾区百姓尽一份心力。”
“是吗”
赵铭愈打量战战兢兢的吕梁霖等商贾代表,他对这些商人说出如此忠君体国之言不太相信。
吕梁霖道“请赵大人和诸位大人明鉴。”
赵铭愈摆摆手,很不耐烦地道“既如此,那你们明日把粮食运到知府衙门,本官会派人把你们的粮食接收,再送到灾区。”
吕梁霖赶紧道“不可啊,大人,沈大人有言在先,明日要跟我等见面,可能到时还会过问此事。”
赵铭愈冷笑不已“沈国公何等身份,见你们一次已算给足面子,他说还要赐见,你们真能覥着脸前去赴会沈国公为抗洪救灾,接下来必定公务繁忙,无暇他顾这件事本官便做主,替你们推了。”
经赵铭愈这一说,吕梁霖等人面如死灰,这些人本想通过跟沈溪合作,获得利益,但如果接下来见不到沈溪,那很可能他们一文钱赚不到,而之前已拿出来的粮食也有很大可能血本无归。
旁边有府衙属官小声提醒“赵大人,这么做不妥吧是否先请示一下沈大人”
赵铭愈一抬手“此事本官完全可以做主本官乃开封府一方父母官,有关地方募捐粮食及调运,属份内之事,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惊扰沈国公吧本官若连这点事都做不好,以后还怎么在朝中立足”
“你们都听清楚了,这次沈国公来到开封府,有言在先,地方自行筹措赈灾粮款,若谁不从,到时兵丁临门,别说本官不近人情。”
这下除了吕梁霖等商贾外,连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脸色也都变得很差。
沈溪说的是借粮,而赵铭愈说的是“募捐”,这二者间差别太大了,本来那些商贾还想倾尽家财赈灾,现在经赵铭愈这一说,都开始考虑及时止损的问题,没人会无私到为了别人牺牲自己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