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寒门状元 > 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

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(2 / 3)

书名:寒门状元 作者:天子 字数:6403

谢迁把云柳递过来的书信拿在手中,不由皱眉。
不但沈溪招揽和用人方面他不满,连沈溪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他也觉得有问题。
谢迁沉着脸问道:“他还是如此……如今乃是太平年景,需要做这么多文章?难道每一道上奏和书信都需要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方式传递吗?”
沈溪的书函最特殊之处,便是用密码文书写而成,云柳到京城后对比密码本进行翻译,为了表明书信是沈溪所写,云柳特意把书信原稿交给谢迁看,字迹的确是沈溪所书,但内容却让人匪夷所思,等看过翻译,才能清楚地知道沈溪表达的是什么意思。
云柳不敢应答,只是低头等谢迁把信的内容看完。
过了多时,谢迁才把书信放下来,叹道:“看来他还是担心回到京城后,会面对一系列明争暗斗。”
云柳仍旧没法回答,涉及到朝廷高层的事情,她的身份不足以参与其中。
谢迁也知道跟沈溪的手下谈这个话题不合适,又道:“这次林伯之没跟他一起回来吗?”
云柳没料到谢迁会突然问起林恒来,不过随即她意识到,谢迁很在意沈溪旧部,尤其是那些在他心中挂了号的人。
云柳行礼:“林将军之前并未踏足江南之地,经历跟倭寇的海上大战后,便随船队北返了……有关林将军的情况,卑职并不清楚,一切以大人的书函为准。”
这话显得很生硬,谢迁觉得有些不对头。
谢迁道:“他不用旁人倒能理解,不用伯之……呵,他想做什么?”
谢迁很清楚林恒跟沈溪的关系,对于林恒的任用一向抱着谨慎的态度,虽然他认可林恒的能力,不过在他眼里,再有本事的人,一旦跟沈溪攀上姻亲,都需要小心应付,毕竟要防止沈溪将来擅权。
云柳仍旧不能回答。
谢迁摇摇头:“也罢,之厚能按时回京最好不过,就算他先前在南京做点什么非常事,也完全可以理解。江南官场这些年来死气沉沉,他这颗石子投进去,掀起一潭波澜,也未尝不是好事。”
云柳道:“以卑职所知,大人很快就会从南京出发,动身北上。更有消息说,陛下之所以行进缓慢,便是在等候沈大人,准备一起返回京师。”
有些事,本来云柳不该对谢迁说出来的,但云柳尊重谢迁,这种可说可不说的事情上她没有隐瞒。
却不知这个消息谢迁根本就不想听,尤其是听到朱厚照跟沈溪间那种超越君臣和师生的默契,让谢迁打从心眼儿里感觉自己被皇帝冷落,怎会有好脸色?
即便云柳聪慧,但对谢迁这种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她却把握不准。
谢迁倒也没发作,点点头道:“早些回来也好,总归他是大明的功臣,若长期滞留在外……导致朝中出现乱子,那就算他有功,也是过了。”
云柳蹙眉,她能听清楚谢迁说出的每一个字,但连在一起她却完全听不懂,谢迁就像是在跟她打哑谜一样。
谢迁再道:“若是可以的话,催促他走快点儿,免得陛下在途中耽搁太多时间……听说陛下因沈家小女之事,心理有所波动,如今滞留山东境内,流连不去……真让人担心哪。”
云柳道:“卑职会把谢大人的话原原本本带给我家大人。”
谢迁点了点头:“你先回吧,老夫有些情况需要好好整理,等弄清楚后会记录到书函中,你送回给他便可。”
此时谢迁突然显得很倦怠,已不想跟沈溪争什么,也不想跟云柳多交谈,只是想自己一个人好好冷静一下。
这种状态,云柳在沈溪身上能经常看到,因为有时候沈溪也需要一个人去思考问题,不希望旁人打扰。
云柳行礼道:“卑职便先退下了,谢阁老有事的话,只管差遣人通知一声,卑职告退。”
……
……
谢迁把云柳给赶走后,一个人坐在那儿,怅然若失。
时间转眼便过去一个时辰,等蜡烛燃尽,谢迁才突然反应过来,此时手上仍旧拿着沈溪的书函,不由摇头重重叹了口气。
“不一样了,什么都跟以前不一样了。一个时代结束了啊。”谢迁不无感伤地说道。
因为屋子内蜡烛熄灭,仆人端着烛台进来,见谢迁坐在黑灯瞎火的屋内,唉声叹气,不由上前给谢迁重新点燃烛火。
谢迁一摆手:“去,把户部杨应宁给老夫叫来。”
仆人道:“是。”
无论时间多晚,谢迁对于朝中大臣几乎是随叫随到,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,尤其是像杨一清这样的后进。
等杨一清心急火燎赶到小院时,谢迁已把给沈溪的回信写了一半,不过内容质量实在是不高……谢迁发现自己连一个重点都没写。
“应宁来了?”
没等杨一清上前行礼,谢迁主动打起了招呼。
杨一清恭敬地道:“阁老,连夜召唤,朝中可是有大事发”
谢迁摇头:“要说大事倒是没有,只是听说之厚在江南之事。”
杨一清叹道:“在下刚有听闻,说是沈国公卸了魏国公徐老公爷的职,将南京军队权力交给各卫所将领提调,如此乱纲纪之事……”
按照杨一清的想法,以往沈溪做出任何改变,朝中高层看来都不可理喻,需要及时出手制止。
但这次谢迁却抬手打断杨一清的话,道:“事情没定数,再者此乃陛下的意思,怪不得之厚。”
谢迁又在帮沈溪说话,多少让杨一清感到意外。
谢迁道:“再过些时候,他便会回京,这次他路上应该走得很快,可能会跟陛下一起回来。到那时,朝中会进行人事更迭,老夫也有可能会请辞归乡,以后这朝堂,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。”
谢迁萌生退意已非一天两天,杨一清皱眉回想,谢迁仅在他面前表现出退出朝堂的感慨已有好几次。
但杨一清又觉得这次谢迁的态度跟以往迥异。
杨一清心道:“为何谢阁老现在看上去更加失落,好像真就要走?莫不是被什么事触动,一时间对朝事厌倦起来?”
杨一清道:“阁老,这朝中没您不行,朝廷需要稳定啊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