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八十八章 廉颇老矣

卷六:战国 第八十八章 廉颇老矣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889

燕国的鼎盛时期在燕昭王时代,在乐毅伐齐取得完胜后,燕昭王又派将军秦开大破燕国东北部的东胡,拓展国境千余里,燕国的领土因此扩展到辽东一带。后来田单起兵,燕惠王兵败,失去了吞并齐国的大好良机,之后燕国暂停了对外的军事战略。
燕惠王之后的燕武成王、燕孝王都没有再对外用兵,同时结好赵国,低调发展。公元前255年,燕国的最后一位君主,燕王喜继位。公元前251年,燕王喜为了巩固和赵国的友好关系,让相国栗腹带上重金去赵国结盟。赵孝成王热情招待了栗腹,没想到栗腹这趟去赵国是不怀好意。
赵国段时间内经历了长平之战、邯郸之战,阵亡将士五十余万,国力受到重创。栗腹这趟出使赵国,发现赵国还没从这两场大战中缓过来。栗腹回去向燕王喜汇报:“大王,赵国的精锐部队在长平之战中都死光了,他们的小孩还没长大呢,现在赵国兵力微弱,是攻打赵国的好时机。”
燕王喜觉得有道理,就去咨询乐毅的儿子昌国君乐间,乐间反对,说:“大王不可,赵国四处受敌,现在是全民皆兵,不好打呀。”燕王喜说:“我用五倍的兵力打他们不就好了。”乐间还是不赞成。燕王喜怒了:“大家都说能打,你个怂货。”
燕国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,国力所有恢复,燕王喜一口气召集了六十万大军,由栗腹率军四十万攻打鄗(今河北高邑县东),将军卿秦率军二十万攻打代(今河北蔚县东北)。燕王喜准备亲征,大夫将渠劝说:“大王刚和赵国结盟,回头就打人家,这样背信弃义是不好的,这仗打不赢的。”将渠拉着燕王喜的衣服,不让他去。燕王喜不听劝,一脚踢开了将渠,继续上路。
赵国方面,自从长平之战惨败后,赵孝成王觉得还是廉颇靠谱,就重新启用他当大将军。这次面对燕国大军来袭,赵孝成王忧心忡忡,现在全国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,怎么面对燕国的六十万大军。廉颇站了出来,说:“让老臣来对付他们吧。”在廉颇的建议下,由廉颇领兵八万应对栗腹带领的四十万燕军,由乐乘领兵五万应对卿秦带领的二十万燕军。
面对兵力上的巨大差距,廉颇制定了以逸待劳,防守反击的策略。燕军方面人多势众,因此非常轻敌,但碰上廉颇的铁壁防守,数战不利,士气逐渐下降。廉颇抓准时机,一鼓作气发动反攻,大破燕军,杀死了栗腹。之后廉颇领兵支援乐乘,前后夹击卿秦部队,卿秦部队溃败而逃,卿秦本人被俘。
廉颇乘胜追击,势如破竹,打到了燕国都城,燕王喜被迫割地求和,赵孝成王才让廉颇班师回朝。在廉颇的指挥下,赵国靠十三万军队击败了燕国的六十万军队,还反攻到了对方的都城,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。燕国偷鸡不成蚀把米,多年来积蓄的实力就这么毁于一旦。
经此一战,廉颇因为军功被封为信平君,赵孝成王也更加器重廉颇,“哎,当初长平之战要是用廉颇就不会输了。”赵孝成王老是这么想。公元前245年,赵孝成王去世,太子赵偃继位,号赵悼襄王。赵悼襄王觉得廉颇年纪已经很大了,不中用了,就派乐乘接替廉颇的岗位。
廉颇这时候几岁了呢,他哪年生的没有记载,但在公元前284年,廉颇就活跃在战场上了,当时他参与了五国伐齐的战争。到公元前245年,已经过去了四十年,在沙场征战四十年,廉颇这时候估计起码六十多岁,将近七十岁了,这在古代已经是相当高寿了。虽然廉颇不服老,但赵悼襄王已经不信任廉颇了,所以才派年轻一点的乐乘替代廉颇。
廉颇知道自己被人顶岗后,知道肯定是乐乘在排挤自己,气得直接带兵去打乐乘,乐乘不敢应战,直接跑了。廉颇觉得赵国没法待了,只好投奔魏国。魏国那边虽然收留了廉颇,但也没用重用这位老将。赵国此后数次受到秦国进犯,难以抵挡,赵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颇,准备派人请他回来,就派人去看看廉颇的身体情况如何。
廉颇在魏国待久了也觉得没意思,也想回去。等赵国使者来了,廉颇为了展现自己的老当益壮,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,还穿上盔甲骑上战马。使者回来后,赵悼襄王问道: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使者汇报:“廉颇将军饭量是还可以,不过就一顿饭的时间,他去了三趟茅房。”赵悼襄王感叹道:“哎,名将也终究有老的时候啊。”因此赵国没有再任用廉颇。
其实使者是被人收买了,故意在赵悼襄王面前诋毁廉颇。收买使者的人叫郭开,是赵国的奸臣。廉颇忠勇正直,看不惯郭开,和他有过节。郭开不想让廉颇回来,就收买了使者。注意这个郭开,他接下来在秦灭赵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楚考烈王非常敬仰廉颇,听说他在魏国不得志,就把廉颇接到楚国,任命他当了将军。廉颇心里是想回去赵国的,他整天闷闷不乐,也没给楚国立过什么军功,不久后就病死了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