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六十章 宋国灭亡

卷六:战国 第六十章 宋国灭亡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959

宋国在春秋时期受到晋楚争霸的影响,也和郑国差不多,夹在中间很难混。弭兵运动之后,宋国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时机,宋景公时期还灭掉了曹国。到了战国之后,宋辟公这代发生了政变,戴氏取宋事件,宋戴公的后代剔成谋反,成功上位。
公元前329年,剔成的弟弟戴偃篡位,赶走了哥哥,自立为国君。到了公元前318年,戴偃也学大国们称王,号宋康王。宋康王对内推行改革,对外攻占了齐、魏、楚的几座城池,国力大增,是除战国七雄外实力最强的国家。宋国手工业发达,国民善于经商,因此非常富庶,其陶城(今山东定陶西北)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市。这么一块嘴边的肥肉,齐国人早就有想法了,但碍于秦国的干涉,一直没有动手。
宋康王有一天在城墙角落里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,一只小鸟生出的幼鸟体型很大,比生它的鸟还大。宋康王就找太史来占卜,太史神神叨叨掐了掐手指,说道:“小鸟生出大鸟,这意味着我们宋国虽然是小国,但肯定会称霸。”
俗话说饭可以乱吃,话不能乱讲,就因为太史一通瞎说,宋康王觉得自己就是齐桓公、晋文公再世,下任霸主非自己莫属。为了称霸,宋康王出兵灭掉滕国,又出兵攻打薛地。薛地是齐国分封给田文的,齐湣王不喜欢田文,所以宋国打薛地的时候齐国没去支援,薛地也被宋国占走了。这下好了,田文原先的狡兔三窟只剩下一窟了,他恨齐国,恨齐湣王竟然连薛地的宗庙都不顾了。
宋康王攻占滕国、薛地后,不可一世,用袋子装满血,扔到天上射击,号称“射天”,又用鞭子抽土地,还毁了一些神像,对外宣称:“天下鬼神都被老子降服啦!”。宋康王初期励精图治,取得了一定的政绩。随着名声和地位的提升,宋康王开始膨胀了,变得昏庸无道,自己又天天享乐,有大臣来进谏,一言不合就开杀。臣民不堪其苦,一些诸侯国们送宋康王外号“桀宋”,还说他就像他的祖先纣王一样暴虐。
公元前286年,齐湣王觉得宋康王膨胀够久了,就以替天行道为借口,号称以正义之师攻伐宋国,齐湣王还找了魏国、楚国当盟友,答应打赢后把宋国之前占领魏、楚的土地还给他们。那还有秦国和赵国呢,难道不会出来干涉吗?齐湣王并不担心,因为有个人已经替他搞定了,他就是苏秦。
话说苏秦从赵国去了燕国后,燕昭王很信任他,苏秦也一心一意为燕国干活。燕国的最大仇敌是齐国,为了向齐国复仇,苏秦自己到了齐国当卧底。齐湣王很欣赏苏秦,让他当了客卿。燕国刚复国,实力弱小,如何与强齐抗衡,那肯定是要借助外力,让其他诸侯国加入到对付齐国的阵容里。
经过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实力大增,成为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最大劲敌。公元前288年,为了应付赵国,魏冉想了个办法。现在什么王什么王的太多了,魏冉让秦昭襄王直接称帝,同时派人去齐国,请齐湣王一同称帝,双方结为同盟一同进攻赵国,秦昭襄王为西帝,齐湣王为东帝,这个事件史称齐秦互帝。
苏秦不希望看到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,这样就不好搞齐国了,于是他和齐湣王说:“称帝这个太嚣张了,我们还是低调一点吧,要么先看看秦国称帝其他国家的反应。赵国实力强大,我们不如去打宋国。”齐湣王于是去了帝号,放弃进攻赵国。
为了确保其他国家不干涉齐国灭宋,苏秦先去了赵国,他没找赵惠文王,而是直接找了时任相国李兑,和他说:“之前秦国来找我们攻打赵国,我们没同意,我们是想和赵国联合的。现在我们准备去打宋国了,事成后我们把宋国的陶城送给您。”李兑向来是主张联齐抗秦的,听到苏秦这么说,当然乐意接受。
后来苏秦又去了秦国,他直接去找魏冉,说:“我们准备打宋国了,你们可以趁此吞并韩国的安邑,我们双方互不干涉。”安邑的战略位置很重要,是秦国东出函谷关的必经之路,魏冉早就有想法了,但他担心攻打安邑,齐国会来支援,所以没动手。虽然宋国是块肥肉,魏冉不想齐国吞下去,但宋国必经和秦国不接壤,眼下而言还是安邑更有价值,于是魏冉答应苏秦不出兵干涉。
搞定了秦国和赵国,苏秦又写信给燕昭王让他先按兵不动,等待时机。没有了各国的干扰,齐湣王联派将军韩聂领兵攻打宋国,加上魏、楚组成三国联军。宋康王还在做着当霸主的千秋美梦呢,三国联军已经压境宋国。在宋康王多年暴政之下,宋国军民都不想跟着宋康混了,面对三国联军,投降的投降,跑路的跑路。没过多久,宋国都城被破,宋康王出逃,死在了魏国。
宋国从微子启到宋康王,历经了三十四代君主,八百多年的历史,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给碾没了。其实就算宋康王不作,宋国迟早也是会灭亡的,这可是弱肉强食的战国。
宋国被灭后,领土被齐、魏、楚瓜分,齐国当然占了大头。事件的发展都在苏秦的预料当中,愈发强势的齐国成了其他诸侯国的眼中钉,毕竟树大招风。齐国这颗大树即将面临着一场狂风骤雨,带来这场风暴的人,是燕昭王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