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四十三章 宣太后

卷六:战国 第四十三章 宣太后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811

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,是秦国的宣太后。和电视剧里的不一样,宣太后的名字并不叫芈月,史书没记载她叫啥名,只知道她姓芈,是楚国人。
宣太后的家庭蛮复杂的,她是家里的长女,她老娘在她小时候和人私奔了,几年后又回来了,还带着一个儿子,名字叫魏冉。宣太后老娘回来以后,又生了一个儿子,便是芈戎。宣太后是怎么嫁到秦国去的,史书没说清楚,根据她的品阶,应该是秦惠文王娶正房的时候,楚国送去的陪嫁女子。
芈氏是楚国宗族,虽然宣太后家里条件差,不过好歹姓芈,就被送去秦国了。宣太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小老婆后,被封为八子,别人都她芈八子。当时秦国君主的老婆分为王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八个档次,八子处于中等档次。芈八子给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,从这点就能看出来她很受秦惠文王的宠爱。
芈八子地位不高,但很有心机。芈八子来秦国的时候,就把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给带来了,让他在秦国发展,帮助自己,同时让儿子们和秦惠文王的弟弟,权臣樗里疾搞好关系,感情投资。秦惠文王的儿子挺多的,芈八子早早就开始给自己的儿子铺路了。
秦武王一死,秦国乱成了一锅粥,因为秦武王没有儿子,生前也没制定过接班人,谁来继承王位呢?秦惠文王的王后,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就秦武王这么一个儿子,她只好扶植秦惠文王的庶长子公子壮上位。本来这也合情合理的,但芈八子跑出来竞争了,她要自己的二儿子公子芾上台。
芈八子敢于出来硬刚惠文后,因为有樗里疾的支持,弟弟魏冉在秦国也混得不错。那怎么不扶植大儿子呢,因为大儿子公子稷在燕国当人质。秦和燕之前搞了政治联姻,秦惠文王把女儿嫁给了燕易王,两国为表示友好,就相互交换了自己的儿子当人质。
秦武王死后,赵武灵王一直关注秦国的动态,他准备借这次机会,插手秦国君位争夺。赵武灵王干嘛要插手呢,因为自从魏国没落以后,赵国成为了三晋的新领袖,这两年发展得不错,引起了列强的关注。赵武灵王想借这次机会和秦国新王搞好关系,争取外交上的优势。
既然芈八子取得了樗里疾的支持,赵武灵王决定索性去燕国把公子稷迎回去。赵武灵王心想公子稷是芈八子的大儿子,芈八子肯定也支持他的,到时候公子稷上台了,肯定会感激自己的。于是,在赵武灵王派兵到燕国接回公子稷,护送他回去秦国。既然公子稷回来了,背后还有赵武灵王,在芈八子和魏冉的推动下,公子稷顺利上位,号秦昭襄王。
秦昭襄王上台后,夺位失败的惠文后一派发动了叛乱,秦昭襄王以魏冉为将军,平定了叛乱。魏冉杀了惠文后、公子壮、公子雍,肃清了和秦昭襄王的敌对公子,又赶走了秦武王后,一时间在秦国声名大振。秦昭襄王虽然上位了,但他还年轻,朝政由宣太后一手把持。秦昭襄王名为秦王,实际上没多大权力,都得看老妈的意思。
公元前307年,楚怀王派兵围攻韩国雍氏,连续打了五个月,韩襄王多次向秦国求救,秦国都没帮忙,后来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。尚靳游说一番后,还是没效果。秦国之前不是韩国结盟的吗,现在怎么袖手旁观了?主要是因为宣太后不同意,宣太后是楚国人,她不想和楚国敌对。
宣太后召见了尚靳,对他说了个黄段子:“我服侍先王的时候,先王把一条腿压我身上,我觉得很重,但他全身压上来的话我反而觉得舒服。秦国要是帮助韩国的话,得耗费大量粮草和兵力,这对秦国有啥好处呢?”尚靳听愣了,这是哪门子的比喻,但他知道宣太后是不会同意出兵的,只好回去复命。
韩襄王又派了相国公仲朋到秦国求救,公仲朋直接去找左丞相甘茂帮忙。甘茂觉得如果韩国被打趴了就会投靠楚国,到时候韩国就会记恨不肯帮忙的秦国,楚、韩两国联合起来就麻烦了。于是甘茂站了出来,极力主张出兵救韩,亲韩派的右丞相樗里疾也非常支持,秦昭襄王便下令出兵,楚军听说秦国人来帮忙了就撤走了。
经过这次救韩事件,宣太后发现左右丞相的势力还是很大的,为了掌控朝政,宣太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集团。宣太后在秦昭襄王上台后力挺魏冉上位,又把小弟芈戎也叫来了秦国发展,同时悉心培养二儿子公子芾和三儿子公子悝。这四人后来逐渐成为宣太后集团的顶梁柱,并称为秦国四贵,主管着秦国的大小事务。
除了秦国四贵,宣太后集团还有个重要人物叫向寿,他是宣太后的娘家亲戚,应该是宣太后的表弟之类的,早年也来到秦国发展,和秦昭襄王的关系一直不错。秦昭襄王上台后,向寿也得到了重用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