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四十章 宜阳之战

卷六:战国 第四十章 宜阳之战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592

秦武王天生神力,爱好大力水手,他上台以后,重用了乌获、任鄙、孟说等大力士。秦武王崇尚武力,喜欢实战派,把张仪赶走后,让甘茂和樗里疾分别担任左右丞相。
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然是战国七雄之首,秦武王则想更进一步,准备入侵中原。对于秦国来说,要攻打中原国家,最好的路线就是从函谷关出兵。但有个问题,函谷关地势狭窄,不利于物资运输,难以充当前线基地,秦武王于是把目标放在了韩国宜阳(今河南宜阳)。宜阳是韩国西部的战略重镇,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地,想要进军中原,首先得拿下宜阳。
打仗最好要师出有名,而且现在韩国是亲近秦国的,总不好无缘无故去打别人。秦武王有一天找来各位重臣,说:“寡人有个愿望,想在有生之年坐车去参观一下周朝伟大的首都洛邑。”甘茂心领神会,说道:“那就去攻占韩国的宜阳,到时候就能直达洛邑了。”樗里疾是亲韩派,他表示反对:“宜阳城池坚固,打起来劳民伤财,而且不一定能赢,到时候如果魏、赵救援韩国,从背后偷袭,那我们就完了。”
甘茂说:“伐宜阳,定三川是秦国入主中原的关键。大王,请您准许我出使魏国,我会劝说魏国站在我们这边。等拉拢了魏国,赵国即使想救援韩国,也没有办法越过魏国出兵。”秦武王听了很高兴,派甘茂出使魏国。
甘茂的游说很简单粗暴,他对魏襄王说:“跟我们合作,共享伐韩利益,希望您慎重考虑。”魏国这时候在秦国面前已经抬不起头来了,魏襄王马上就答应出兵相助。其实魏国出不出兵到无所谓,甘茂只是希望魏国不要趁机联合赵国搞偷袭。搞定了魏国,甘茂派人先行回去向秦武王复命,并带话说先不要出兵攻打韩国。
秦武王觉得甘茂话里有话,就亲自去迎接甘茂,在息壤双方会和。秦武王问甘茂:“不是取得魏国支持了吗,为什么先按兵不动呢?”甘茂说:“要离开本土,远行千里攻打宜阳,取胜肯定非常艰难。樗里疾、公孙奭他们都反对伐韩,我是个外地人,他们可是大王您的近亲,我怕大王到时候听他们的意见,到时候我的处境就尴尬了。”秦武王说:“你尽管放心,我不听他们的,我和你盟誓。”
公元前308年,息壤盟誓后,秦武王以甘茂为大将,发兵五万攻打宜阳。魏国正如甘茂所料的,没有出兵,在边上旁观,孤立无援的韩国只能靠自己。韩国在宜阳投入了重兵防守,甘茂围攻五个月仍然无法取胜。
樗里疾劝说秦武王趁早班师回朝,以防生变,秦武王的信心也动摇了,就下令让甘茂撤军。甘茂收到命令后,让人写了封信回去向秦武王复命。秦武王拆开信件,上面就写了两个字,息壤。秦武王想起了和甘茂在息壤的盟誓,顿时改变心意,派秦将乌获率领五万大军支援甘茂。
甘茂为了取胜,散尽家财打赏士兵,对宜阳发动了猛攻。宜阳最终还是沦陷了,六万韩军被斩首。甘茂乘胜率领秦军渡过黄河,攻占了武遂(今山西垣曲东南)。宜阳之战,秦国惨胜,之所以说惨胜,是因为秦国大军也损失惨重,伤亡过半,但秦武王觉得都是值得的。
韩国经此一战,失去了西部屏障,国力大损。秦国得到了宜阳,完全控制了崤、函之险,在中原地区有了立足点,与其余六国的距离拉近,为今后伐灭六国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,这一战,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里程碑之战。
宜阳之战,齐国、楚国怎么不来帮忙呢,齐国太远,而且刚打完燕国,还在休息中。楚怀王本来是打算去救援的,但被陈轸劝住了,陈轸说:“宜阳是守不住的,大王别白费力气了。”秦武王后来也派使者告诉楚怀王,只要楚怀王能保持中立,秦国就会归还汉中,楚怀王又相信了。楚怀王不知道被秦国人骗几次了,还是没学乖。
到了第二年,秦韩战况胶着,汉中还没送来,楚怀王就让大将景翠出兵,作势要救援韩国,秦武王就把之前从魏国那里打来的煮枣送给楚国,让楚国继续保持中立。等到秦国打下了宜阳,楚怀王再去讨要汉中,秦国不出意料得又赖账了,楚怀王又生气了,生气有什么用呢,谁让你好忽悠呢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