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二十六章 以横破纵

卷六:战国 第二十六章 以横破纵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642

张仪是魏国人,祖上也曾风光过,但到了张仪这代,家里已经很落魄了。张仪为了出人头地,奋发学习,年轻时帮人家抄书,碰到好句子就记在手上或脚上,晚上回家后,在折竹子来刻写。后来张仪到了著名的鬼谷子大学深造,和孙膑庞涓不同,他读的是纵横术专业。
张仪毕业后,到楚国发展。有次张仪参加了楚国相国组织的酒宴,席间相国有块玉璧丢了,一些门客说:“肯定是张仪偷的,他家穷,品行不咋滴。”于是张仪被绑了起来,被人用竹条抽了几百下,还是坚持:“不是我偷的,冤枉啊。”众人于是把他放了。
张仪回到家里,老婆看到他遍体鳞伤,很是心疼,说道:“要是你不读书不出来混就不会这么惨了。”张仪却说:“老婆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。”“还在呀,怎么了,你肚子饿了?”“没事,只要舌头还在就好。”
张仪受辱,于是离开了楚国,前往赵国投奔师兄苏秦。在苏秦的计划下,张仪被激入秦,这在前文说到过。秦国继续延续了商鞅变法,在选人用人上比较开明,以职业公务员代替贵族世袭,靠能力说话,而且秦国是现在最有潜力的国家,苏秦料定了张仪会去秦国发展。
之前秦国在雕阴之战中重创魏国,主将公孙衍凭借此战升官为大良造,掌管军政大权。大良造是当时秦国的最高爵位,之前商鞅也是大良造。当时秦国相国位置空缺,公孙衍本是一号候选人,不过张仪来到秦国,局势就变了。
公孙衍本来是魏国人,在魏国发展不好才到秦国从军,一步步走上高位。魏惠王在雕阴之战之后害怕秦国继续出兵,就派人花重金贿赂魏国老乡公孙衍,于是公孙衍就建议秦惠文王趁秦魏讲和,发兵攻打西面的游牧民族。
张仪来到秦国后,反对公孙衍的意见,他对秦惠文王说:“趁他病要他命,现在是打魏国的好时机,魏国是老大哥,要是给他缓过来就不好了。公孙衍是个魏国人,您别听他的,他肯定收好处费了。”秦惠文王说:“你不也是魏国人吗?怎么还主张打魏国。”“我要当官。”张仪的目标很明确,说法也很对。
秦惠文王被张仪点醒了,就提拔张仪当了客卿,成了秦惠文王身边的红人。有张仪在,公孙衍这下是没有希望接任秦国相国了,日后等张仪上位了肯定更不好过,于是公孙衍回到了魏国。魏惠王不介意公孙衍此前带领秦军大胜魏军的事,还让他当了犀首(最高级别的军官),接下来公孙衍大力推行合纵,成了张仪的主要对手。
公孙衍首先来到齐国,会见大将田盼,和他说:“现在形势不好,我们联合起来,先去欺负一下赵国扩充实力吧,只要五万人就好了。”田盼觉得公孙衍太盲目自信了,说:“别扯了,五万人怎么可能打败赵国。”公孙衍说:“说太多的话,国君不愿意出兵的。等出兵以后,回不了头了,他们自然会派兵增援。”田盼被说动了,和魏国联合进攻赵国,后来齐威王果然派兵增援,联军大败赵国。
面对合纵取得的首次胜利,张仪十分警觉,他认为合纵是目前秦国最大的威胁。为了破坏合纵,张仪开始搞连横。连横的第一步就是拉拢魏国,要怎么拉拢呢,魏国现在已经和齐国好上了,那就靠打呗,打到他服。
公元前328年,在张仪的建议下,秦惠文王出兵攻打魏国,由张仪和公子华带队。魏国军事实力大跌后,根本挡不住秦国,很快魏国蒲阳就被秦军占领了。张仪没有继续深入,他知道秦国现在的实力还不够,况且其他大国不会坐视秦国吞并魏国,于是他搞起了纵横术,准备放长线钓大鱼。
张仪主动将占来的蒲阳以及之前打来的焦、曲沃归还魏国,还劝说秦惠文王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。张仪和公子繇一起到了魏国,张仪劝魏惠王:“您看看,我们秦国这么大方,来而不往非礼也,您是不是也意思意思。”魏惠王没办法,只好将上郡十五个县和少梁(都位于陕西东部边缘,黄河以西)献给了秦国。至此,秦国完全掌握了黄河一带的有利地形,进可攻中原,退可据函谷关防守,魏国则尽丧防守天险,整个暴露在了秦国的大网里。
张仪开心得回去复命,秦惠文王大喜,封张仪做了相国。魏国虽然这次示弱,但是合纵计划没有停止,纵、横的对抗仍将继续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