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二十一章 秦国河西收复战

卷六:战国 第二十一章 秦国河西收复战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777

河西之地对于秦国来说,是通向中原的战略要地。秦孝公继位后,将收复河西当做主要目标。
秦国自任用公孙鞅变法后,国力大增,公元前352年,趁着魏国桂陵之战大败,秦孝公觉得是时候报河西之战的仇了,于是派兵渡过黄河,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,次年又由公孙鞅带队打下了固阳。魏惠王与各国停战后,迅速调集军队反击,秦国士兵不是魏武卒的对手,接连败退,秦孝公不得已和魏惠王讲和,归还了占领的城池。
从这里能看出来,此时的魏国军事实力仍就强大,不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。
公元前341年,趁魏国遭受马陵之战的重创,秦孝公派公孙鞅带队攻打魏国西河郡,魏国由公子卬迎战。公孙鞅在魏国时和公子卬是好朋友,他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,说:“阿卬呀,你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夕阳下的奔跑吗?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。我们以前在一起玩得多好呀,可是现在却成了敌人,我不忍心和你自相残杀。要不你来我这,咱俩好好喝一杯,再签个友好协议,大家就各回各家。”
这个明显的圈套,公子卬还是上当了,就带了几个随身保镖,去找公孙鞅叙旧。等到了秦国军营,还没坐下喝酒呢,公孙鞅翻脸不认人,直接绑了公子卬,随即对魏军发动攻击。魏军主帅被俘,士兵们溃败逃散。这时候魏国不再牛气了,魏惠王很懊悔,当初为什么没有听公叔痤的话杀了公孙鞅,现在只好割让河西部分土地和秦国讲和。
公孙鞅因为战功被封于商地,号商君,以后大家就叫他商鞅了。秦孝公病重的时候把商鞅叫来,准备将君位传给商鞅,这个做法有点像刘备。商鞅是个明白人,推辞了秦孝公的好意,并发誓要为秦国大业鞠躬尽瘁。秦孝公这才满意得闭上了双眼,咽气了。太子驷即位,秦惠文王,这个王也是后来自封的。
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,之前变法的时候又得罪过太子驷,在大靠山秦孝公死后,被商鞅处罚过的公子虔等人,往商鞅身上扣了个谋反的罪名。商鞅的权势地位太强,都说功高盖主,秦惠文王也有意除掉商鞅,就下令逮捕了他。商鞅知道后赶紧跑路,逃到了边关。
晚上商鞅想到宾馆开个房间休息一下,前台不认识他,不知道他就是被缉捕的逃犯,还说:“住宿旅店请出示身份证。”商鞅不敢暴露身份,自然拿不出凭证,想让前台行个方便,前台说:“不行啊,根据商鞅法令规定,留宿没有身份证的人是要被治罪的。”商鞅欲哭无泪,自己的立法还真有效果。
商鞅想跑去魏国,可他曾经骗擒过公子卬,魏国拒绝了他的入境申请。无奈之下,商鞅只能跑回封地,拥兵造反。商鞅的军队兵很少,几下就被秦惠文王派来的正规军给打败了,商鞅本人战死。商鞅的死对头们还不解恨,把他的尸首带回了都城咸阳,在闹市里车裂示众。法家大牛就这么死了,但他的变法秦惠文王觉得还是好用的,在商鞅死后继续保持了下来。
公元前334年,连续遭受重大失利的魏惠王再也牛不起来了,带领着原来的一帮小弟,到徐州去找齐威王,要尊他为王,齐国此时的实力确实可以排行榜首,但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,便承认了魏惠王的名号,两家一起当王(此前楚、吴、越在春秋时期已经称王了)。在这之后,各国纷纷效仿,全然不顾及周天子的脸面了。徐州相王也是魏国最后的体面时刻了。
公元前332年,秦国变法积累不少家底,秦惠文王认为收复河西的时机来了,就派公孙衍攻打魏国重地雕阴(今陕西甘泉南),魏将龙贾带兵防御。经过长达两年的激战,魏军守军基本被团灭,龙贾被俘。魏惠王迫于压力,于公元前329年将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给秦国,向秦国求和。这次战役史称雕阴之战。
此消彼长,魏国实力大减,再难限制秦国的发展。秦国则夺回了河西之地,完全掌握了东进中原的通道,占据了有利地形,入主中原
指日可待。
几次大战后,诸侯实力排行榜发生了大变化,齐国走上了巅峰,位列第一,制霸东方。楚国在吴起变法后实力迅速攀升,在楚威王时期国势强大,位列第二。秦国夺回河西之地,仍然保持变法改革,实力处于上升期,排名第三。魏国连受重创,实力急剧下滑,排位第四。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,又吞并了郑国,实力强于赵国,排第五。赵国第六。后面就是越国、燕国、中山国、宋国、鲁国等,实力差不多。
到此处,战国的前半篇结束,接下来各国纷争愈演愈烈,纵横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。在写纵横家之前,先插两篇介绍一下这个时代的大咖,孟子和庄子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