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十一章 韩灭郑之战

卷六:战国 第十一章 韩灭郑之战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314

西周时期,姬姓诸侯国韩国被晋国所灭。后来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,曲沃桓叔庶子韩万立下功劳,曲沃武公上台后,将韩地封给了韩万,韩氏家族开始兴起,成为晋国的大家族。
在晋文公重耳争位时期,韩氏站错了队。后来韩氏家主韩舆早逝,留下幼子韩厥,韩氏地位一落千丈,家道中落。韩厥由赵氏抚养长大,后来做了赵氏家臣,在赵衰、赵盾的提携下,韩厥逐步走上晋国政坛。韩厥历经五代晋君,到了晋悼公时期,当上了晋国二把手(正卿)。韩厥开始,韩氏家族再次兴旺起来,后代基本都位列晋国六卿之列。
在三家分晋时,韩氏家族算是三晋中最弱的,分得了晋国南部土地。当时韩氏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差,北边是魏、赵,南边是楚国,东边和郑国接壤,西边是秦国,位于四战之地,发展空间小。
韩氏想要发展,扩张领地,唯一的目标就是东边的郑国,其他方向的韩氏都惹不起。韩氏吞并郑国的野心在三家分晋时就显现出来了,韩赵魏瓜分智伯领地时,韩氏主动要求分了南部临近郑国的土地成皋,当时这片地区是晋国的欠发达地区,因此赵氏、魏氏都没有在意,便由韩氏取得。
公元前423年,韩氏动手了。这年郑国刚换了君主,郑幽公上台。韩氏家主韩启章趁机攻打郑国,获得胜利,杀死了郑幽公,郑国由郑幽公弟弟郑繻公继位。韩启章死后,接班人韩虔(后来的韩景侯,韩国首任君主)继续执行父亲的计划,上位后发兵攻打郑国,取得大胜,攻克了郑国雍丘,郑国被动筑城防守。
公元前407年,郑国发动反攻,打了次胜仗,但总体上和韩氏打得难解难分。后来三晋伐齐之战开始,韩氏的主要精力就暂时转移了。
公元前403年,韩氏正式被封为诸侯。韩国成立初期,内部不是很团结。郑繻公趁机出兵攻打韩国,包围了韩国都城阳翟,但没有攻下来,倒是把韩景侯给熬死了。韩景侯死后,其子继位,号韩烈侯。韩烈侯知道靠韩国目前的实力,还不足以吞并郑国,于是开始发展生产,积蓄实力。
韩烈侯在位13年,韩国国力有所增强。韩烈侯的接班人韩哀侯上位后,觉得时机到了,于公元前375年倾尽全国精锐,一举攻破郑国都城新郑,并将韩国都城迁移到新郑,郑国历经400多年就此灭亡。
韩灭郑后,好处是领土面积扩张了,坏处是现在东边紧邻齐国,这下好了,韩国四面都是强敌,处在这种地理位置,韩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基本不可能,要生存下来都是举步维艰。韩国在战国时期,处境就像春秋时期的郑国,是强国之间争霸的配角。虽然后来韩昭侯时,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,强化君主集权,大幅提升了韩国实力,但维持时间不长,韩昭侯过世后韩国又变回了原样。
古代封建社会没有细致的政治制度、法律法规,相比现在的法治社会,古代就是人治社会,人说了算。人治社会里,要把国家发展好当然要靠个人能力,并且不止一个人,得靠贤能的君主和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。韩国显然没有,韩昭侯、申不害如同昙花一现,因此韩国一直是战国七雄里最弱的一家。
其实魏国刚开始的处境也不比韩国好多少,但在魏文侯的带领下,魏国涌现了李悝、翟璜、吴起等大批牛人,魏国因此拜托困境,成为战国初期的老大。但这些牛人死后,接班的魏武侯能否守住家业,我们来看看魏武侯的表现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