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六:战国 第八章 吴起变法

卷六:战国 第八章 吴起变法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346

在春秋中后期,楚国都城被吴国所破,楚昭王复国后,专心恢复国力,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努力,楚国逐渐恢复了元气。
在战国初期如果要搞个国家实力排行榜,那应该是这样的。魏国变法成功强国,灭中山,夺取秦国河西之地,妥妥排名第一,战国前期魏国都是老大。第二是春秋末代霸主越国,越国吞并了吴国后,虽然没有再对外扩张,在整个战国时代也没有重要戏份,但在战国初期凭借着雄厚家底仍能排名第二。楚国此时恢复了些许元气,可排名第三。第四是东方大国齐国。秦国丢掉河西之地后,实力和赵国大体相当,两国可并列第五。后面就是韩国、郑国、宋国、燕国,这些国家实力都差不多。
公元前402年,楚昭王的曾孙子楚声王被盗贼所杀,儿子熊疑继位,是为楚悼王。国君被盗贼所杀,可见楚国当时又不平稳了。因为
在三家分晋初期,韩赵魏三家根基未稳,楚国还是比较好混的,到后来三晋差不多站稳了脚跟,楚国又面临发展的困境了。
这不,公元前391年,三晋向楚国发难了。魏武侯组织了三晋联军,攻占了楚国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、襄陵(今河南雎县),楚军接连败退。楚悼王知道打不过三晋,派人去求和,魏武侯不同意,仗着实力强大准备灭了楚国。生死存亡之际,楚悼王只好去找秦国帮忙,送给秦惠公很多金银财宝,秦国才出兵攻打韩国减轻楚国的压力。
同时楚悼王还派人到齐国求援,希望组成同盟共同对付三晋,后来齐国出兵攻占了魏国的襄陵。
在秦国、齐国的援助下,楚国总算能喘口气了,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现在魏国的实力如日中天,反而秦、齐内部不稳,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。
楚悼王知道想要拜托困境,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,无奈手下没什么人才,国内的几大家族都是欺软怕硬的纸老虎,内斗是在行的,对付外敌就怂了。楚悼王正苦恼呢,魏国此时送来一份大礼,就是吴起。吴起受到魏武侯猜忌后知道在魏国不能久待了,就辞职到楚国投简历找工作。
楚悼王本就求贤若渴,吴起的名声在外,他到楚国后,楚悼王非常开心,马上重用他为宛城太守,防御北方的三晋。一年后,楚悼王直接提拔吴起当令尹。
吴起见证了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,他深刻认识到发展就是第一生产力,而改革就是发展的动力。吴起到楚国后就给楚悼王分析了一波楚国的现状,楚国地广人多,物资丰富,就是政治制度落后,想要富强只能通过变法改革。吴起的想法很合楚悼王的心意,于是吴起担任令尹后,开始主持变法,史称吴起变法。
吴起认为楚国最大的弊病在于大臣权重,吃白食的贵族后代太多,吴起变法主要也是针对这两个老大难问题。为了保障变法顺利开展,吴起学习李悝,制定了明文法规并向大众公布。
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四条。一是打压贵族势力。削减贵族领地、人口,减少俸禄,规定贵族最多传承三代,三代之后如果没有功劳的话就收回官职和俸禄。二是做好扶贫工作。让一些旁支贵族到楚国的欠发达地区去进行治理。三是清理官场,整理财政。废除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官职,开展官场作风建设,削减没用的财政支出,奖励耕战,加强国防。四是改革军制,吴起将“武卒制”搬到了楚国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完善。
吴起变法的力度相当大,引起了楚国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,但楚悼王坚决支持变法,强压之下变法顺利进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