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四十章 一鸣惊人

卷五:春秋 第四十章 一鸣惊人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1343

楚庄王上台的时候,若敖氏之乱还没有结束,成嘉班师回朝不久后病死,斗椒终于接任令尹,达到权力巅峰,楚庄王只能继续装孙子。楚庄王二年,晋国赵盾率兵攻破楚国的附庸国蔡国,楚庄王无动于衷。楚庄王三年,楚国遭遇大危机,内部碰上了大饥荒,外部有山戎族、夷、越异族进犯,之前臣服于楚国的庸国和麇国也举兵,剑指楚国。各地告急文书纷纷而来,楚庄王还是躲在深宫喝着小酒,听着小曲,并且吩咐来进谏的杀无赦。
楚庄王不是不想作为,而是在等一个契机,大夫苏从创造了这个契机。他看楚国内忧外患,于是面见楚庄王,还没说话,就直接哭了起来,楚庄王懵了,问道:“你哭啥类?”苏从委屈地说:“我快死了,楚国快灭亡了,怎么能不伤心呢。”
“你怎么会死呢,楚国又怎么会灭亡?”“楚国危机重重,你还在花天酒地,不就要灭亡了吗?我想进谏,你肯定听不进去要杀死我。”“我是说过来进谏就杀无赦,那你还来,找死吗?”“我死了能留个忠臣的美名,你如果再这样下去就是亡国之君。”楚庄王听后站了起来,说:“你说的对,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。”韬光养晦三年的楚庄王决定出山干活了。
楚庄王首先整理朝政,提拔了这三年他暗中观察的苏从、伍举等贤臣,委以要职。然后整合军队,出兵灭掉雍国,其它叛乱势力看楚庄王动真格了,便识趣地跑了。平定作乱后,楚庄王的统治趋于稳定,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典故的最早蓝本。
中原方面的大鳄晋国,此时晋灵公已经长大,荒淫无道,与权臣赵盾的矛盾日渐激烈,楚庄王于是萌生了北上争霸的意图。楚庄王六年,“朝晋暮楚”的郑国叛离晋国,主动和楚国结盟。看晋国霸业有衰败的迹象,楚庄王趁机出兵,攻打陈国和宋国,晋国赵盾出兵攻击郑国以解陈、宋之围。楚庄王去救援郑国的时候碰上了晋军,双方交战,晋军战败撤走。此次北林之战对晋国的胜利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第一段阶梯。
楚庄王八年,磨刀霍霍的楚庄王以“勤王”名义攻打陆浑之戎,经过洛阳附近时,楚庄王故意驻足,检阅三军,借以向周天子耀武扬威。周定王看大军压境,慌了,于是派王孙满过去看看。楚庄王毫不客气,问王孙满:“大禹造了九鼎,听说是周朝的至宝,我们楚国也有鼎,就是不知道你们的鼎有多重。”
九鼎是周朝的国器,象征着周朝江山,直言问鼎可是大不敬,可是周天子衰微,又能怎么样呢?还好王孙满机智,抛出五个字:“在德不在鼎”随后王孙满给楚庄王科普了一下九鼎的来历:“夏朝大禹有德,四方诸侯进献青铜,铸成九鼎,象征九州,九鼎一直守护着国家,一直到周朝,如今周得虽衰,但天命未改,鼎之轻重,不是你们可以问的。”楚庄王见自讨没趣,忿忿而言:“哼,九鼎有啥了不起,我们楚国的长戟,也够铸成九鼎了。”楚庄王意识到取代周王朝的时机还不成熟,于是领兵回国,准备处理国内的大问题,斗椒。
斗椒看楚庄王不再装孙子,还大刀阔斧搞政治,实力逐渐增强,他觉得自己处境越来越危险,于是壮起胆子,公开叛乱,若敖氏一族是有自己的封地的,所以确实有实力和楚王室作对。不过斗椒毕竟是作乱的一方,军心不稳,楚庄王亲率大军征讨,士气碾压,没过多久,就打败了斗椒,若敖氏之乱到此算是结束了,这个强大的家族也完蛋了。自古以来,君臣争权的例子便屡见不鲜,封建时代,难免如此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