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二十六章 重耳的流亡生涯

卷五:春秋 第二十六章 重耳的流亡生涯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2249

把视线转回到主人公,重耳。当时晋国内乱,重耳逃往的是翟国,他运气不错,翟国国君还送了一个俘虏来的美女季隗给重耳当老婆。重耳在翟国快乐地生活了十几年后,晋惠公因为在国内乱搞乱搞,很多有志之士都直接到翟国投奔重耳,为了除去重耳这个不稳定因素,晋惠公决定派人追杀。
重耳知道这个消息后,和他的智囊团们商量:“当初来这里只是暂时歇脚,如今齐国管仲、隰朋等人逝世,齐桓公正缺人辅佐,我们就去齐国吧。”由于路途凶险,重耳决定不带上老婆孩子,在离开翟国时,重耳对老婆季隗说:“等我二十五年,等不到就改嫁吧。”季隗回道:“再过二十五年我都行将就木了,还能嫁人?我会一直等你,不会改嫁的。”“不复成嫁,请待子”的故事就是这个。
重耳一行人先路过了卫国,卫文公看重耳这么落魄,就没有好好接待。重耳看卫文公不理睬自己,继续上路,途中碰到一伙在吃饭的乡民,肚子饿的重耳向他们讨东西吃,乡民居然给了一碗土,随从赵衰安慰重耳:“土是土地的意思,他们这是在对你表示臣服。”
无奈的重耳拜谢乡民后继续启程,肚子还是呱呱叫个不停。重耳的另一名随从介子推怕重耳饿死,心一狠,割下自己一块大腿上的肉,煮成汤给重耳充饥,重耳知道后感动地流下了口水。当时重耳虽然落魄,但是人缘不错,有很多有志之士都追随重耳。经历了长途跋涉,重耳一行人最终来到了齐国。幸好齐桓公还是很客气的,以厚礼招待重耳,还嫁了个家族里的少女齐姜给重耳,重耳一行人在齐国暂时安顿了下来。
有了更年轻更漂亮的老婆,重耳在齐国乐不思晋。但是重耳的跟班们可不是为了过这种安逸生活才追随的重耳,他们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帮助重耳复国,自己也好建功立业。齐桓公一死,齐国开始混乱起来,重耳的跟班们就开始密谋行动了。他们先是秘密开了个会,准备挟持重耳归国,不料却被一个采桑女子听见。
这个采桑女子赶紧跑去向重耳的老婆齐姜禀报,齐姜一听,马上灭了口,然后苦口婆心地劝重耳打起复国精神,不要贪图安逸。重耳享受惯了,不愿意再去复国。齐姜见劝说没什么效果,就和赵衰等人商量计策。当晚,齐姜灌醉重耳,并将重耳绑缚在车中,马车疾驰而去,大概过了一百里路,重耳才清醒过来,不过为时已晚。既然逃出来了,就不好意思再回去了,重耳就这么被逼上了复国争位的道路。
重耳又开始了“周游列国”,重耳从齐国向西,来到了曹国,曹国也是老资格的诸侯,首任国君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,西周初期实力强大。到了春秋时期,曹国虽然弱于邻国齐、晋,但也算个二流强国,因此经常和周边打架,后来齐桓公称霸,给齐桓公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弟,齐桓公一死,心里又向着楚国去了。
当时曹国时任国君是曹共公,有点特殊癖好。他听说重耳骨骼奇特,便想偷看重耳的裸体。重耳也不是骨骼惊奇,而是天生有点小残疾,他的肋骨排比常人要密集,似乎并成一整块,就像块平板。曹国大夫僖负羁加以劝谏,曹共公不听,趁重耳洗澡时,在帘子外观偷看。观察道重耳奇特的骨骼后,曹共公表示很满意,大笑而去,重耳忍着怒气,暗自记下了仇,事实证明,重耳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。僖负羁觉得曹共公这么做太无礼了,于是送了饭菜给重耳,并放进去一块玉璧。重耳享用了饭菜,退回了玉璧。
重耳离开曹国后,途经宋国。当时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,并在泓水之战中负伤,但他听说过重耳的贤明,就按国礼接待了他。宋国司马公孙固与重耳的跟班狐偃(也是重耳的舅舅)关系很好,就对重耳说:”我们国小力衰,又刚打败仗,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。”
重耳继续出发,又来到了郑国,郑文公知道重耳来了,召集大臣商议:“重耳这个人背叛老爹逃亡,不忠不孝,就是一条丧家犬,不理他好了。”大臣叔詹进谏:“重耳骨骼惊奇,是thechoosenone(天选之子),将来必成大器啊。”郑文公不信:“凭啥?”叔詹答道:“第一,他爸妈都姓姬,同姓结婚的小孩一般命不长(真有科学头脑),重耳都六十好几了,命硬的很;第二,晋国国内一直很乱,一直在等着贤明的人回去治理;第三,重耳的跟班赵衰、狐偃、介子推等人,都是当代豪杰。”
郑文公不以为然:“他都六十几了还能掀起什么大风浪?”叔詹:“哎,你不听劝就算了,你如果对他无礼我劝你直接杀了他,免得日后遭报复。”郑文公笑道:“你讲话真有意思,刚才让我礼貌点,现在又让我杀了他。我反正不想理他。”于是郑文公下令关闭城门,不准公子重耳入郑城。
郑文公无礼于重耳,重耳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又记上了一笔。郑国走不通,重耳一行人改道楚国。当时楚成王打败了宋襄公,楚国国势已非常强盛,但他没有趾高气昂,而是以诸侯之礼招待重耳,重耳辞谢不敢接受。赵衰劝他:“你在外逃亡十余年,小国都欺负你,现在楚国一个超级大国还对你好,你不用推辞,这是上天的安排。”
重耳于是按照诸侯的礼节接受了楚成王的会见。席间,楚成王问重耳:“我对你这么好,你以后回到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?”重耳很聪明,回道:“楚国地大物博,啥都有,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拿什么回报你了。”楚成王不甘心,继续追问:“那总要有点意思意思吧。”重耳语出惊人:“如果将来不得已我们两国兵戎相见,我愿意退避三舍。”(退避三舍出处,一舍为30里)。
楚国大将子玉一听,暴脾气上来了,对楚成王说:“重耳这么狂妄,让我来砍死他。”楚成王不是小肚鸡肠的人,说:“重耳品行高尚,跟随他的都是贤人,他是天选之子,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?”重耳看楚成王这么客气,就在楚国玩了个把月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