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千古苒苒 > 卷五:春秋 第十四章 老马识途

卷五:春秋 第十四章 老马识途

书名:千古苒苒 作者:远止浮游 字数:2495

公元前678年,齐桓公又组织了联合国大会,地点在幽地,这次来参加的国家明显变多了,有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滑、滕八国,加上齐国,就是九国会议。会上大家再次推选齐国做盟主,纷纷承认了齐桓公的大哥大地位,这一年是齐桓公在位的第八年。
齐桓公上台后只用了短短八年时间,就做上了名副其实的江湖大哥,这和他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。齐国的外交口号是“尊王攘夷”,尊王就是尊崇周王室,诸侯之间维护和平,幽地会盟后的十余年,中原诸侯间基本没怎么干过架。攘夷就是打异族,帮小弟们打打边境的外族人。
齐桓公第一次攘的夷是北边的山戎。山戎是匈奴的一支,在春秋时期发展迅速,势头很猛,具体活跃范围是在如今的河北、辽宁、内蒙古一带。山戎人是游牧民族,人口多了,粮食不够用,怎么办,就去抢呗,于是离山戎最近的燕国深受其害。
燕国的首任国君是召公奭,就是前文说到过的,和周公旦一样是周武王的弟弟,和周公旦同朝辅政,也是个牛人,周武王因此将他封在了燕地,抵抗外族入侵。燕国的主要疆域在如今的河北北部、北京、辽宁西部一带。
山戎之前就打得燕国被迫迁都,这次又是大规模入侵,来势汹汹,燕国君主燕庄公便向联合国老大齐国求救。这一年是公元前663年,齐桓公在位的第二十三年。齐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国力愈发强大。同个时期的其他几个大国,西边的秦国还比较落后,中间的晋国内乱不断,还没抬起头来,只有南边的楚国具有一定的实力。齐国只有打败楚国,那才是真正的老大。但齐桓公有顾虑,正是北边的山戎。
山戎除了骚扰燕国,有时候会越过燕国边境,直接去找齐国的麻烦。因此齐桓公想除掉山戎这个搅屎棍,好安心南下和楚国一较高下。正好燕庄公来求救,齐桓公决定亲自带兵支援,管仲随军出征。
当时齐桓公带领的兵力是“兵车三百乘”,乘是一种古代的作战单位,一般来说,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,兵车上有三名铠甲勇士,车下又跟随着72名步兵,25名后勤工作人员,所以一乘大概是100人。齐桓公率领的兵车三百乘,相当于就是三万人。
三万人的维和部队,浩浩荡荡驶向燕国边境。山戎这边兵力和装备被齐军碾压,交手后大败而逃。齐桓公想永除后患,于是继续带兵追击,一直打到山戎的盟友孤竹国(今河北卢龙)地界。
孤竹国为了自保,杀了山戎首领,派人将其首级献给齐桓公,请求投降,还说孤竹国国君已经逃到沙漠去了。齐桓公进入孤竹国,发现确实没剩几个人了,就让降将带路,前往沙漠追击,没想到落入到了他们的圈套里。其实孤竹国是诈降加上空城计,他们想把齐军引去致命的沙漠。孤竹国降将带着齐军进入沙漠后,找机会溜走了。齐军没了向导,很快就在沙漠里迷路,缺水缺粮,情况十分危急。
关键时候,还是管仲给力,他给齐桓公出了主意:“臣听说老马识途,燕国的马很多是来自漠北的,我们挑几匹老马放行,让它们当向导。”齐桓公让人找来几匹本地老马,解开了缰绳。齐军跟着老马,很快走出了沙漠,大军杀回孤竹国,杀了个片甲不留,把孤竹国给团灭了。这是成语老马识途的出处。
通过这次北伐战争,山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,他们灰溜溜地逃向北方,燕国暂时平稳了边境。齐桓公这次打山戎,占领了一大片东北的土地,不过这些地和齐国都连不到一起,于是顺水推舟,做了人情送给燕国。
又是帮打架,又是送土地,燕庄公对齐桓公是感恩戴德,一路护送齐桓公回国,一直送到了齐国境内。齐桓公对燕庄公说:“哎呀,诸侯相送到边境就好了,您都送到我们国境内了,这样于礼不合啊。”这可怎么办呢,富豪齐桓公有办法,说:“你到的这片土地都送给你了,这样就还是在你们燕国边境,不算违礼了。”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,有钱真好。
齐桓公送完土地,还不忘告诫燕庄公:“以后要听周天子的话,像你们祖先召公一样尽心辅佐周王室,要按时缴纳朝贡哦。”尊王攘夷这个手段确实厉害,其他小弟们从此更加拥护齐国老大哥了。
这次山戎来袭,燕国反倒得到了一大片土地,疆域扩大了许多,为之后成为战国七雄打下了基础。
公元前659年,北狄大举入侵刑国,刑国派使者来到齐国请求救援。邢国的首任君主周公第四子姬苴,国土疆域在太行山以东、漳河以北一带,离齐国远着呢。北狄的活跃范围和山戎差不多,不过他们更靠南方,喜欢来骚扰中原北部国家。
关于救不救刑国,齐桓公很纠结。要说救嘛,齐国虽然强盛,但也没能力天天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去帮助别国,何况路还这么远。不救嘛以后怎么还好意思当大哥。管仲建议齐桓公:“等他们闹的差不多我们再出场吧,少花点力气。”
等邢国被北狄围困两个月左右,齐国组织宋、鲁、曹、邹四国组成联合国部队,前往邢国救援。北狄抢的差不多了,看到联军来了,于是也很识相地跑了。齐国过去其实就是做做收尾工作,搭搭难民棚,发发救济粮之类的。后来齐桓公好心,帮助邢国向南迁都到夷仪(今山东聊城西南)。夷仪离齐国更近一些,比较安全,邢国得以存续。
没过多久,北狄卷土重来了,他们这次的目标是卫国。卫国是北边的一个大国,都城朝歌,是商朝旧都。时任君主就是前文提到过的,人称鹤王之王的养鹤爱好者卫懿公。
这次北狄入侵,卫国都城被攻破,卫懿公本人被杀。卫国大夫弘演来给卫懿公收尸,看到尸体只有一个肝,觉得这样下葬不好看,于是就剖腹,挖了自己的一个肝给卫懿公全尸下葬,这就是弘演纳肝,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。
国民听说卫军惨败,急忙抱团逃亡。国君不可空缺,国民一直不喜欢卫懿公一脉,便联合起来杀死了卫懿公后裔,准备复立急子后人。可是急子无后,代替急子死的子寿也无后,只好选择急子的胞弟昭伯之子公子申为君,号卫戴公。也许是逃亡路上的环境不好,卫戴公于上位元年就暴毙,于是在齐国的卫国公子毁(昭伯另一个儿子)回到卫国逃亡难民团中即位,号卫文公。
齐桓公看卫国家都没了,就在黄河南部的楚丘帮助卫国新盖了一座都城,让卫国君臣、老百姓重新有了安身之所。
经过这次存邢救卫,齐国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