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四十章 东宫的钱袋子

第四十章 东宫的钱袋子(1 / 3)

书名: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:张九文 字数:4817

许敬宗抚须道:“这些事光靠泾阳一县的人力是做不完的,按照太子殿下的设想,我们还要在泾阳的西北方向种上一大片树林,一直种到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以西。”
若是这些都是为他自己谋利,上官仪就算是不要命了,也要去东宫告发许敬宗。
看在他都是为了泾阳建设,几乎奉献了他的所有时间的份上,那就暂时不和这个人割袍断义了。
一个有志向的东宫储君,总让上官仪有种不踏实的感觉。
如果太子没有这么大的志向,还让人觉得踏实一些。
许敬宗的为官之道,以及他在关中任一个县丞的作风,上官仪实实在在地感觉被上了一课。
而长安城的文学馆内,李泰要整理各种典籍,与一群学士整理各种要点也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尽管今天休朝,中书省内还是有很多官吏在忙碌,他们还在为了如何治理刚打下来的吐谷浑争论,还有的也在为了今年赋税收缴苦恼。
自武德七年开始,关中各地的赋税收缴一直都是個很头疼的问题。
最开始的时候,大概是武德四年,收缴中原各地的赋税,还要看当地豪强或者世家高门的脸色,更不要说还有不少地方的乡民连皇帝是谁都不知道,官府的门朝哪里开的都没见过。
至少现在好点了,但依旧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工作。
阴沉的天空刚有些雨水落下,风又大了些,倾盆大雨笼罩了整座长安城。
连续几日酷热炙烤后的屋顶,大雨一浇下,便形成了一片水雾。
东宫,李承乾不紧不慢又饮了几杯茶,听着徐孝德讲述这几个月他在外奔波时遇到的见闻。
说多了就觉得口渴,徐孝德又喝一口茶水,问道:“殿下,为何要在东宫种葡萄?”
李承乾朝着殿门口走了两步,正好到会有三两滴雨水落在身上,又不至于湿了衣服的距离,道:“因孤的弟弟妹妹喜欢吃葡萄。”
忽然笑了笑,又解释道:“或许太照顾弟弟妹妹们的感受,在你看来是孤太过宠溺他们,因此耗费人力物力就为了一口葡萄,是不该这么做的。”
“虽只是东宫一草一木罢了,但以小见大……还是不该,你是东宫长史,奉父皇旨意来教导孤,就算是你现在批评孤如何不是,也是应该的。”
徐孝德气馁一叹。
李承乾伸手接了一些屋檐流下来的雨水,缓缓道:“你知道吗?西域人光是向关中卖葡萄,他们都赚翻了,西域人一直在赚中原的钱,这世上怎么能有这种事?”
雨势渐渐小了,隆隆的雷声却还在炸响,徐孝德作揖道:“殿下,待臣回去查问坊市。”
见他要走了,李承乾又道:“带一些茶叶回去。”
“谢殿下。”他拿出一个布囊,装入小小一袋茶叶,快步离开了崇文殿。
宁儿低声道:“殿下,是否用饭了。”
李承乾点头重新坐下来,端起碗安静地吃着黍米饭。
傍晚时分,泾阳又送来了许敬宗的工作简要。
因许敬宗已成了关中乡民眼中的酷吏,所以他治下的泾阳县全是好人,没人敢做坏事。
这个许敬宗是许国公给太子殿下办事的,也是东宫门下的一位干吏。
宁儿在一旁整理着书卷,时而看向正在书写回复的殿下,看看是否需要研磨了。
许敬宗是东宫干吏,杜荷是殿下放在泾阳的钱袋子。
那么徐孝德与于志宁,就是殿下将他们留在东宫的良心。
写完对泾阳的回复,李承乾让小福安排宫里的太监送去泾阳。
等弟弟妹妹们从立政殿回来,李承乾走入东宫菜园子,看着这个糟心的地方。
在冬天的时候,这个菜园子还是很喜人的。
到了关中不缺蔬菜的季节,这里就显得多余。
李承乾抬头看着葡萄架子,见到有淡绿色的一点,扒开了盖着果实的叶子,有小小一串葡萄。
葡萄的果实很小,与豆子差不多大小,只比芝麻大上一些。
摘下这一串葡萄之后,李承乾将它当作下一季葡萄的种子,而后将眼前的葡萄架子给拆了。
这葡萄架子从春季开始种一直到了入夏,也没见到葡萄,东宫上上下下,在这里花费了不少心血。
三两个宫女看着一幕,殿下也不顾会不会脏了衣裳。
小福担忧道:“宁儿姐,殿下该不会是生气了?”
宁儿神色平静道:“你看太子殿下的笑容,一定很高兴。”
小福低声道:“葡萄没有种出来,怎么会高兴呢?”
“嗯。”余下的几人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又过了一个时辰,整个葡萄架子都被殿下拆了,这个菜园子看起来才宽阔了不少,令人舒心。
季节已经过了,等关中入秋,就不可能再长出葡萄。
如果成功了,那么东宫只需要卖葡萄的种子就能赚数不清的钱。
刚刚摘下的那一串“微型”的葡萄,可以用来作种子,当然了光看成色也不知道来年用这种子种出来的葡萄会怎么样。
挑选了一些较为干枯的葡萄藤蔓,李承乾用它们来烤肉,弟弟妹妹围着火而坐。
李治贼贼地从自己的房间中拿出一个酒壶,小声道:“皇兄,这是葡萄酿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