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三十一章 无建树的太子

第三十一章 无建树的太子(2 / 3)

书名: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:张九文 字数:4872

程处默出面之后,这件事很快就摆平,一切顺利。
得知他们的依仗都被打怕了,那几个地痞根本不敢久留在泾阳了,只是他们没跑出多远,又被渭南的官吏抓到,再一次落在许敬宗手中,之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严刑拷打,捉拿入狱。
对付这种人需要酷吏出手,而且还要明正典刑,对杜荷来说与泾阳县乡民利益为敌的人,就是与太子为敌。
长安城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各家权贵之间邻里关系都还算是不错的。
谁家孩子半夜挨了揍,第二日还没开朝的时候,众人都已一清二楚。
程咬金家的门风就很独特,只要他一揍儿子,朱雀大街上附近十多户人家都能听到半夜嚎叫。
造纸作坊顺利开建了,李承乾的心情很不错。
“皇兄今日的心情看起来很好。”李恪也是一脸笑盈盈。
“是吗?你怎么看出来的?”
“皇兄,今日与弟弟多说了几句话。”
李承乾道:“你近来都在做什么?”
李恪作揖道:“在府邸练武。”
“嗯,挺好的。”
以往都是踩着开朝的时辰来太极殿,而后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站就是半天的听政,今天竟然来早了。
不多时,早朝就要开始了,农忙时节刚刚过去,殿内的群臣又开始为大唐的国事争论。
无非就是人口,赋税,治理河道种种事。
现在大唐的人口是不多的,赋税也收不全,治理地方又是一件捉襟见肘的事。
甚至有人提出进行一次人口大调查,将众多隐户都挖出来,来提高赋税的征收。
李承乾揣着手站在一旁听着,普查?嗯……很前卫的想法。
扫视一眼朝堂,已很久没有在早朝时见到舅爷,他老人家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来早朝了。
就这么站着还是一言不发,困意很快就来了。
殿内的话语声越来越朦胧,困倦的睡意袭来,听到的声音也逐渐开始忽高忽低,忽远忽近。
直到听身边的李恪呼唤声,睁开眼才见朝班上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才知散朝。
一位老太监快步走来,行礼道:“陛下请太子殿下,吴王殿下去甘露殿用饭。”
李承乾与李恪相视一眼,气馁一叹只好跟着这位老太监走出太极殿。
晌午时分已是太阳高照,好在现在弟弟妹妹们也熟悉国子监,由李丽质与宁儿带着她们去上课。
“皇兄,听闻魏王已开始着手准备编写括地志了。”
李承乾揣着手一边走着,点头道:“挺好的。”
李恪又道:“近来父皇对李泰的褒奖也越来越多了。”
看皇兄的神色,他连忙又解释道:“一直记着皇兄的告诫,可心里总是气不过。”
李承乾对他道:“伱好好在军中学兵法,学治军之策,将来也不一定比青雀差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正要再说,已走到了甘露殿前。
李承乾道:“行了,不用多说了,入殿吧。”
李恪垂着头跟在皇兄身后。
甘露殿内,李泰已坐在这里,一边与父皇说着话。
李世民的神色颇有赞许之意,似乎对现在李泰说的这番话很满意。
“陛下,太子殿下与吴王殿下到了。”
闻言,李世民这才回首道:“坐吧。”
李承乾先行礼道:“谢父皇。”
三兄弟各自一张矮矮的桌案,饭菜端上了桌。
李世民又问起了李恪的近况,李恪则回答着他在军中的种种事迹。
殿内父子之间的气氛很不错,唯有太子李承乾蹙眉看着眼前的红烧肉,沉默不语。
东宫有什么新奇的菜色出现,在父皇这边很快就会被复刻出来。
当然了,这也是因宁儿每天都会将东宫的起居记录送到立政殿。
送了两罐酱油给母后,宫里能够做出红烧肉也不奇怪了。
只不过这红烧肉的手艺并不好,表面有些许焦黑,再怎么说也是红烧,这种烹饪手艺并不是一学就会。
李泰又与父皇讲话,说的还是他这些天看经卷典籍的心得。
李恪看向距离父皇最近的位置,皇兄正端坐着,目光看红烧肉久久不语,从入殿行礼之后,就没有说过话了。
“承乾,你这些天都在做什么?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