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二十七章 长安传闻

第二十七章 长安传闻(2 / 3)

书名: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:张九文 字数:4768

因丽质的婚事,承乾这个儿子与他父皇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开始生硬了。
长孙皇后叹道:“这个家的父父子子,也不知都造的什么孽。”
宫女站在一旁道:“皇后,其实太子殿下还是很懂事的。”
长孙皇后点头道:“是呀。”
“陛下应该也是喜爱太子殿下的。”
长孙皇后收拾着立政殿内的杂物,又看到了东宫送来的肥皂,惆怅道:“也不知道现在承乾的东宫怎么样了。”
“奴婢替皇后去问问。”
“不用了。”长孙皇后拿起这块肥皂,放入水盆中洗了洗手,道:“每天早晨丽质都会来立政殿,就让承乾带着她们吧。”
“喏。”宫女低头退到一旁。
最近关中恢复了温暖,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很舒服,李承乾独自一个人走在皇宫中。
生活也不尽是一些糟心事,回到东宫时候,李承乾看到那一缸的豆酱已嗮出了一些酱油,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。
李承乾拿起挂在一旁的勺子,捞起一些酱油尝了尝,味道很咸。
“皇兄,这是什么?”李治瞪着好奇的大眼快步跑来问道。
“这是酱油。”李承乾将碗放下,皱眉看着缸内的情况,看起来还需要多晒一些时日。
李治双手捧着一碗酱油尝了一大口,入口一瞬间,小脸顿时一苦。
李慎也凑了上来,鼻子用力嗅了嗅,“皇兄,好喝吗?”
李治将碗递给他,“尝尝?”
“好呀,好呀。”李慎不住点着头,接过碗当即也灌下一大口,而后脸色一苦,咽下后道:“好咸。”
东阳捧着一卷书,看着两个笨弟弟的行为,有种不想活的冲动,扭头尽可能不去看这两个弟弟的行为。
李承乾道:“酱油是一种调料,不是用来喝的饮品。”
说着话,拿出三个陶罐,舀出三罐酱油,以防万一还用墨笔在罐子上写下了调料二字,以免被弟弟妹妹偷偷喝完了。
李丽质是东宫一群孩子们的班长,同时她也是宁儿姐的好帮手,也经常给弟弟妹妹批改作业。
也是为数不多可以进入皇兄寝殿内看书的人之一。
此刻她就坐在皇兄的寝殿内,这里的陈设很简单,这两月来,寝殿内纸张书卷越来越多,都零零散散地放在桌上。
东阳脚步小心翼翼地走入寝殿,皇兄休息的寝殿很干净,就连这地面洁净的好像能反光。
就像是太极殿的地面一样。
再往寝殿内多走了几步,就看到了端坐在桌边看着书的皇姐。
李丽质看着一篇皇兄所写的文章,抬眼一看,道:“东阳,你怎么来了?”
东阳这才走上前道:“马上就要用午饭了,皇兄酿出了酱油,今天要亲自下厨。”
一听是皇兄亲手做饭,李丽质又是一脸憧憬,皇兄的做饭手艺是最好的。
东阳打量着桌上一卷卷的纸,皱眉道:“原来东宫有这么多的纸张。”
李丽质解释道:“听说是杜荷送来的。”
至于杜荷为何送给东宫这么多的纸张,只有宁儿姐知道,平日里宁儿姐也不会多解释这些,对现在的东宫来说,纸张要多少有多少。
“嗯?这文章……”东阳多看了一眼,蹙眉道:“以往没见过。”
“这是解释生产关系的文章,对你们来说要了解这文章的内容还有些勉强。”
东阳就挨着皇姐仔细看着。
正看得入神,李治却跑了过来,他急切道:“皇姐,皇姐,吃饭了。”
闻言,东阳的脸色又不好看了,她也想多看看这些文章,总比整日看着李治与李慎胡闹要来得好。
在李丽质的带领下,弟弟妹妹要先洗手,洗了手之后便坐下来用饭。
今天难得做了一顿红烧肉,只不过没有放糖,也没有炒出多好的成色,吃起来更咸口。
就当是在这个物质需求薄弱的大唐,吃一口这样算不上太好的红烧肉当是聊以慰藉。
高阳忽然道:“跑赢了第二名,现在是第几名,稚奴先回答。”
李治嘴里嚼着红烧肉,一嘴肥油道:“当然是第一名了。”
闻言,孩子们又笑了起来。
李治环顾四下,嘴里还嚼着肉,道:“不对吗?”
高阳笑道:“跑赢了第二名,当然还是第二名了。”
李治挠了挠头,又自我怀疑道:“对吗?”
这种充满了常识的故事,孩子们互相问答时总是乐此不疲地。
至于父皇的问题,什么长子次子继承,都抛在脑后。
宁儿看着皇子公主们笑成一片,就连太子殿下也是乐在其中,现在的太子不像以前,如今活得越来越有朝气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