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回到盛唐做武夫 > 第二十六章 搜查公主府

第二十六章 搜查公主府(1 / 2)

书名:回到盛唐做武夫 作者:韦娘娘 字数:3558

李隆基对自己这么好,自己不能对不起他。
历史上,似乎就是在武惠妃的使坏下,李隆基一日杀三子,所以为了防止日后发生这种人伦惨剧,王镇只能委屈一下自己,收下了这个名叫武秀的小女孩。
太小了,才十二岁。
王镇站在宫门处,身后站着武秀,她站在王镇背后的阴影里,眼下要离开她生活了十余年的宫中,心里大抵是凄惶的。
王镇回头看了她一眼,问道:“本官身无长物,但你跟我回家,不会饿着你。”
武秀仰头看看他,随即又很快地低下头,低声道:“宫中也不是什么好地方,奴没有留恋。”
王镇笑了笑,示意武秀跟上自己,一大一小两人迈步走出宫门,此刻午时阳光正好,两道影子渐渐重合。
武秀时不时偷偷看向旁边的青年,她在宫中生活了十余年,对皇城里的路径反倒不怎么熟悉,王镇却极为熟络地领她穿过一道道宫门,直到玄武门前。
宫门大开,有大量的禁军守卫在两侧,王镇笑着对为首的几名军官打了招呼,大家都已经是“自己人”,为首的军官挥挥手就要给王镇放行,后者笑着,一边出示身份信物一边和他们胡扯两句。
“王都尉,这位是?”
“哦,宫内赏赐的宫人,只是太小......”王镇忽然话语一转,对他们笑道:“挺漂亮的,是不?”
......
“王镇此人当真是好色至极。”
李隆基重新回到佛寺的二楼,那儿不知何时多了一道身影,薛崇简负手而立,此刻转身看向他,李隆基没发觉薛崇简眼里的深意,径直走到书案旁边坐下。
薛崇简再度开口道:“几个女人就能把他迷得神魂颠倒,这种人,你敢用?”
李隆基没搭理这话茬,自顾自喝了口水,然后看向薛崇简,开口道:“姑母怎么说?”
“她准备在朝堂上安插人手了。”
“这话又是从何说起?”李隆基轻笑一声,“则天大圣皇后在的时候,她就开始安插人手。先帝即位的时候,她也在安插人手。如今韦后伏诛,少帝在位,她还要安插什么人手?”
他笑着指了指薛崇简:“兄弟,这朝堂就已经是你们家的了。”
薛崇简墨般的浓眉皱起,淡淡道:
“母亲也只是防微杜渐,此后若是再有妖后奸党乱国,便可一手制之,如今相王参谋政事,诸事皆定,我母亲则是辅佐朝政,众心相从。
现在已经是可以安心的时候。表兄,她毕竟是我母亲,是你姑母,血浓于水,你不信她,难道要信外人......”
李隆基摇摇头,道:“阿弟,且看吧,我也是想要亲近姑母的,你替我说说话。”
最近这两日内,为何自己一定要待在宫中?
待在临淄王府,商量很多事都可以私下进行,在宫中,只要往来出入,基本上就瞒不住其他人的耳目,但李隆基现在是没有办法。
毕竟待在宫中的话,还有一道玄武门可以作为他的退路。
自己前夜带兵几乎屠尽宫中的韦氏一党,何等威风,但自己接下来两天时间内,居然都不敢出宫!
自己亲近姑母?
亲近她老母!
薛崇简本性敦厚,闻言顿时微微颔首,道:“我会的,还有......”
他犹豫一下,道:“那个王镇是好色之徒,你最好仔细点。”
这已经是他第三句警告,李隆基却嗤笑一声,依旧不作回答。
“三郎,我去跟母亲说说,这宫里毕竟不是咱们待的地方,等过几日,咱们一起去喝酒。”
等薛崇简离开后,李隆基冷笑起来,低头看向书案,才翻了一份案卷,他忽然一拳砸在桌上。
“不是我待的地方?我在这待不住,那就看谁能待得下去。”
......
昨天在玄武门外歇了一夜,王镇走出玄武门时,他的一百五十名“部下”已经在外面等候,此刻全都对着王镇躬身施礼。
“去平康坊。”
王镇高声道,陈年走过来,瞥见王镇身边站着一个瘦瘦矮矮的小女孩,眼里不禁闪过一丝诧异,但也没敢多问,只是道:“见过都尉。”
他也是有意表现,一百五十个禁军里面共有三名队正,全都是王镇的心腹,但心腹之间又不是没有竞争的,大家都要卷。
现在不过是中午,今天要去清查安乐公主私宅和诸多贵人的府邸,这可是要得罪人的活儿。
毕竟,有些人还没被抓起来。
平康坊内,等这队人马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后,顿时又引起一阵鸡飞狗跳;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,王镇昨天领人一连抄了数个韦氏子弟的家,还把那几人直接抓进了皇城内,至今生死未卜。
要知道,那里面有两名驸马都尉:一个韦捷,尚先帝之女成安公主,一个韦灌,尚先帝之女定安公主;这两女人与安乐公主是姐妹。
这种狗胆包天的差役可不多见,所以在如今的长安城内,王镇也算是小有名气了。
所过之处,但凡是看到他们的人,先是面露疑惑,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,忙不迭地撒腿跑开;王镇一行人才出现在街头,街尾那边顿时就都清静了。
哪怕住在这儿的官宦人家也怕惹事,毕竟据说王镇手里有两块牌子,一块是临淄王的,一块是太平公主的,当即也都是能避就避。
要知道平康坊旁边就是东市,靠近繁华之地,此处人来人往太过热闹,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,有时候让官衙都有些头疼,但王镇这一行人在瞬间就起到了清场的作用。
武秀小步跟在王镇身后,她从没走过这么远的路,额头已经有了一层汗珠,王镇低头看她,真心感受到上辈子那些带孩子上班的牛马们的不容易。
但李隆基赏赐的四千贯钱在平康坊,赏赐下来的宅子也在平康坊,安乐公主的一处私宅也在平康坊......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