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:东北平原(1 / 3)

书名:短视频剧透历史:开局现代战争 作者:叫我达令 字数:4764

洪武年间。
天幕自从陛下大发雷霆之后,又播放了一会其他视频,此后就熄灭了。
民间早已总结出了规律,每次天幕熄灭前,都会播放些乐曲类视频或相关内容,按评论区的说法是什么“网抑云时间”。
此次天幕熄灭后,六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。
从天幕开始传授各种奇术之后,朱元璋就有意令设一部,专门负责将天幕传授的各种奇术收集整理、研究和推广。
只是如此一来,就极易与六部争权,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来得这么快,于是也借机发挥,让胡惟庸、汪广洋等一众大臣拿出个章程来。
工部不用说,让琉璃窑加紧赶制的五六批像花瓶形状的琉璃都不合格,最后勉强造出一批半透明的成品,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呈上去。
所幸一切从急,陛下也没怪罪下来。
这一批半透明的琉璃很快分给了太医院,负责制取大蒜素的医官心中都暗自惊呼暴殄天物。
心里是这么想,但面上可不能表现出来,于是手脚也不慢,很快所谓的大蒜素就呈交上去了,据说龙颜大悦。
很快又一个旨意下达,确定大蒜素的功效。
天幕也没说啊,哪个人胆子这么肥给宫廷贵人用这个?于是太医院下辖的,平时负责民间诊治疾病的惠民药局就接受了这一重任。
不单单太医院,金陵城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蒜抢购潮,许多奸商闻风而动。
这使得大蒜身价暴涨,普通平头老百姓恨的牙痒痒。
要不是大蒜不易储存,他们恨不得买光了去。
没有琉璃,于是就用瓷器替代,各处烧制瓷器的窑厂就定制了一批类似花瓶那般形状的瓷器,也畅销一空。
很快他们就发现,蒸取的大蒜素只能保存个1-2天,之前屯居积奇的商人气得吐血,无奈又抛售大蒜,搞得大蒜价格波动极大。
“听说前几天抢购大蒜的都亏麻了!”
“活该,亏死这帮奸商!”
“听说林家米行的掌柜都气吐血了。”
“他家也参与了?”
“那还能有假?那么多人亲眼看到的,都气得吐血三升嘴唇发白了!”
“让他多吃点大蒜,没准管用!”
“神医高见!”众人都佩服不已。
“哈哈哈哈!”
各处药行的大夫都振奋不已,制取大蒜素的二十来天,他们就发现了大蒜素的一些功效,像肺病、泄下、食泄等。
如今各处大夫开方子都恨不得搭上那黄澄澄的液体,这让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夫大为不满,比如惠民药局的林大夫就评价,如此乱开药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。
还有平安大药房、建康大药房等几位资历极深的老神医也严守规矩,开方时都是以稳为主,除非是经过验证的,否则不会乱开。
除了正经的一些病症患者外,还有一些也把大蒜素当成了救命稻草。
比如平安大药房,刚叮嘱完一位病人相关注意事项后,马大夫一抬头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二十五六岁年轻人的面孔,不由得一吹胡子:“你怎么又来了?”
那年轻人听到问话也不讲究,不顾地脏就扑过去抱住大夫的大腿,哭着嚎着:“马大夫,您可怜可怜我田家一支独苗,救救我吧!”
抓药的伙计、跟在马大夫身边学习的小大夫都憋着笑,马大夫无奈,扯了一会都没能把他扯起来:“我说了,大蒜素不是万能的,你都来几次了!”
年轻人也不搭话只是哭泣,大蒜素有没有用,他能不知道吗?
只是眼下实在没法子了,只能哭唧唧地赖在地上求大夫圣手仁心,广施恩泽。
“大夫啊,求求你了,可怜可怜我家老父老母吧,他们老人家只是想抱孙子啊!”
马大夫瞪了小徒弟一眼,小徒弟憋住笑,连忙过去拉住那年轻人。
“你这种情况我说了,是年轻的时候纵欲过度,大蒜素没用!”
淮河以北的城市,民间则有人开始动手造排气烟囱,按天幕的说法,只要将煤燃烧的浓烟和臭气排出屋外,那烧菜做饭的煤球也是能用来取暖的。
唐长安城,李世民亲自试过了曲辕犁的耕作,又请了关中不少农户试耕,一开始都是不大习惯,慢慢地耕作一炷香之后就极为熟练了。
试过之后都说比直辕犁好使,极为省力且转向方便,只使用一头牛耕种,效率更高。
于是命州县各制曲辕犁分与百姓,此外又命人将曲辕犁的图案传示各道州县及打铁处,好使州县百姓都能方便打造。
长安城、洛阳城等大城对此倒是没什么感觉,反而是民间掀起了一股大蒜素的试药浪潮。
没有后世那种奢侈到拿琉璃制药,只能拿瓷器当琉璃。
不少农户也空出了部分的土地用来种大蒜。
可以说长安城基本聊天,三句两句不离天幕。
就在这种氛围下,一个月又过去了,天幕如约亮起。
【北动说萌兰出场反场时间都由它自己决定#萌兰】
【世界破破烂烂,萌兰缝缝补补】
【听到游客们失落的声音,jiojio都迟疑了】
【然后又生龙活虎的跑出来,这波惊喜直接拉满】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