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利益互换(2 / 4)

书名:穿越荒年,我靠做二道贩子发家致富 作者:我叫叶老蔫 字数:6589

这里作用白洋淀最大的岛屿,可能开垦土地是非一朝一日可以见成效的,但是打渔和加工芦苇是现成的活计。
随着叶渡剿灭了八臂黑龙,这里成为了叶家第二大人口聚集地,大量的外来户落户余此,或者给叶家打工,或者成为叶家的佃户。
最后便是清河村了,这里管理比较精细,想要落户是比较困难的,尤其是清河村,这里是以女性为主,想要留下相对比较困难。
所以叶渡便找周围的几个村子协商,让他们吸纳一部分人人手。
同时,与叶渡关系不错的崔玉、杨元亨也开始大规模吸纳流民,给他们提供生产资料,让他们活下去。
而随着人口的膨胀,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武力。
叶渡在原有的基础上,不停的选择。
如今已经有赏金客五百人,民团两千人,而且这个规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。
新入伙的张大隗成为当之无愧的民团训练总教头。
百谷堡那边儿是苏灿和刘向二人在操持,原材料由叶渡的商城供应,另外则是赵家裕的收割和四处派人采购。
整体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,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趋势。
如今的百谷堡,虽然依然在修缮之中,但是纺织业基本上已经稳定,叶渡也不用过度的关心,反正苏灿很稳妥,基本上不会出乱子。
而清河村周围的集市店铺,则由叶大娘亲自盯着,周围的商户也非常配合和支持,基本上不需要叶渡花时间。
叶渡则返璞归真,忙碌两件事。
第一件事儿,就是打井。
现如今地方上的豪强也怕叶渡。
连沈家和八臂黑龙都能轻松虐杀的猛人,岂是他们能对付得了的。
赏金客的打井队一到,各地的乡亲们几乎是夹道欢迎。
至于赏钱,根本不用叶渡担心。
县太爷拿着县库的存货做保证,只要打一口井,就给一口井的赏钱。
甚至作出了承诺,一旦府库的钱不够了,就直接减免赋税。
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,叶渡自然非常上心。
第二件事,就是卖粮。
二道贩子的事业坚决不能丢。
虽然现在叶渡有钱了,但是商城该利用的,还是要利用。
每天大量的粮食,从六龙梁、百谷堡、清河村出发,一车车的装满麻袋的粮食直接运输到各个村落。
然后插草就开始卖,乡亲们发了疯一样的过来。
乡亲们能够买到便宜粮食,就不能卖地卖儿卖女。
这是做慈善,也是收拢民心。
为何要直接去村子里卖?
因为叶渡的粮食,早就被人盯上了。
不少商户雇佣了大量的人手,就专门等着叶渡的商队把粮食运到城市。
只要一开始卖,就让他们的人去排队抢购。
然后装车发往外地贩卖,从中赚取差价。
做叶渡这个二道贩子的二道贩子,从中牟取暴利。
这种事情叶渡根本无法忍受,所以便将商队直接开进村落。
当然,辛苦归辛苦,可叶家的名号,却在沧州乃是整个河北道,深入到了千家万户。
不过,指着叶渡自己从商城里买零食出来,补贴民众肯定是不够的。
更多的还需要百姓们搞生产自救,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,叶渡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这一日,叶渡正在农田里领着一伙人打井,苏灿急匆匆地赶过来说道,“老叶,招募流民的事情,恐怕要停一停了。”
叶渡总不能总是凭空变出来粮食,所以百谷堡作为叶渡手下的坞堡,大多数时间承担着囤积粮草的重任。
而苏灿则负责管理百谷堡的粮草,他这么说,肯定是粮仓已经见底了。
叶渡采取的是从商城和江南混合采购的方式,这样可以避免被有心人察觉自己可以凭空变出来粮食。
听完苏灿的话,叶渡盘算了一下最近的收支。
关于粮食这一块,自己作为二道贩子的利润相对比较低,但却养活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,这支运输队对于整个河北道的交通都地里水纹都相当的熟悉。
可以说,不仅帮着叶渡挣到了钱,还锻炼了的队伍。
沉吟了片刻之后,叶渡开口道,“无碍,我会让手下加大购买量,首先要保证咱们的人饭吃,吃得饱,其次吸纳流民的事情不能停。”
“如今咱们的招牌打响了,百姓们千里迢迢奔着咱们来了,总不能咱们不管不顾,看着他们饿死在路边儿吧。”
苏灿有些忧虑的说道,“吸纳流民,管他们饭吃,固然是救苦救难的善事,但着实为朝廷不喜,前些日子折冲府的人提过一嘴,说已经有人要告我们了。”
叶渡冷哼了一声,刚想开口,就见一名赏金客骑着战马,由远及近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