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杨长史的远望(2 / 3)

书名:穿越荒年,我靠做二道贩子发家致富 作者:我叫叶老蔫 字数:3775

“您老别总是跟我提叶渡,他有他的路子,我有我的法子。”
“世界上天才无数,难道我要跟他们全都比一比,争一争?”
“我举个例子,沧州拿了那么多赋税,肯定是要修桥铺路的,肯定是要大规模修缮坊市的,这些都是真金白银,我们完全可以跟朝廷沟通,去做这些事情。”
“有些事情,我爹做不了,我未必不行。”
“谁江湖上还没有几个朋友呢?”
叔公点了点头,但还是有些怀疑。
“你拿好主意,我老了,没那么多的见识。”
“反正我就想着跟你混些好处。”
说罢,准备转身离去,却听几个正在看病的大夫商量,估摸着沈峤年一时半会醒不过来了。
而此时此刻,酒楼之中。
杨长史正取代叶渡,站在人群之中,高谈阔论。
虽然今天是叶渡组织的纺织行业的盛会,讨论的如何升级迭代技术,让纺织业快速发展,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有衣服穿。
但是在杨长史这位封疆大吏的嘴里,这成为了一次在圣人伟大的光辉照耀下,大乾臣民携手同心的壮举。
为了更好地让壮举腾飞起来。
沧州准备拿出大量的赋税,对沧州的仓储、码头、道路、河道进行全方位的升级。
甚至会专门开辟荒地,大面积地种植桑麻。
同时对于种植桑麻的农户,也提供税收上的减免。
从任何一个能够方便纺织业发展的地方,都会尽全力地挖掘。
在不久的将来。
沧州这个昔日贫苦的地方,这个为朝廷提供草料我荒芜之地。
会以纺织业为核心,跨步向前发展。
而为了沧州的发展,付出了努力的商人,也会赚得盆满钵满。
当然,最核心的好处,在沧州当地从事纺织业伤害,还会得到税收上的优惠,这一条已经得到了大都督府的许诺。
要知道,冀州可是刚刚经历了一波暴风雨。
商人们都知道,以后做生意,偷税漏税很有可能挨刀子。
若是有地方可以少缴税,那大家伙肯定迫不及待的过来。
为了让商人们、世家子对于沧州有信心,杨长史甚至开始在巨大的舆图上挥毫泼墨,看的众人眼珠子瞪得溜圆。
就连叶渡也非常震惊,不得不说,人家能做到长史,而且还总是想着贪污受贿,不是个好人,但是人家是相当有本事的。
当然,兴商这种事情,在历朝历代都不多见。
杨长史此举,可以说是一场赌博。
堵上身家性命的赌博。
虽然这家伙之前给自己添麻烦,妄图从自己口袋里拿钱,让自己非常讨厌。
但是想想这家伙,从大运河的拓宽,码头的修缮,仓库的建造,物流队伍的搭建,原材料的供应,生产技术的革新方方面面都有见解,也不能说人家是一无是处。
他能在酒席宴间,说干就干。
还能说的那么有道理,有远见。
这说明什么?
这说明,他非常看好纺织业,甚至商业的发展。
说明有人在背后指点他,告诉他天下大势,告诉他朝堂上的大方向。
叶渡默默的思索,忽然想到了一个人。
莫非是杨喜的后人,也就是弘农杨氏。
杨家虽然不似崔家、薛家这种顶级世家,但是人家杨家也是根基深厚,老祖宗杨喜,杨幼骆在乌江战场上抢到了霸王项羽的尸体碎块,便被封为彻侯,此后家族绵延昌盛不绝。
如果果真是弘农杨氏,他觉得杨长史真的有可能把事情做成。
当然,即便是弘农杨氏子弟,叶渡也相当佩服杨长史的勇气。
敢于做实事,总比那些尸位素餐,天天玩保守不思进取的人要强。
现在天下还没真的太平。
老百姓饿肚子,光屁股的大有人在。
能够发展商业,兴盛作坊业,对于老百姓那个来说,好处太多了。
甚至在叶渡看来,商业的兴盛,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莫大的好处。
要是杨长史真的能说到做到。
那么沧州,乃是河北道,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