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922章 利益既得者的反击(第二更)

第922章 利益既得者的反击(第二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67

大宋朝是不缺钱的,毕竟有一亿劳动者支撑着,还有从古至今最发达的科技、手工艺,以及一大批“金融从业者”。
一个僧侣的度牒都能被拿来炒作,而且是皇帝的宰相联合起来炒作的朝代,钱是可以玩出花儿来的。
别看蔡京被列入奸臣,也不要看历史上对吕颐浩评价的刻薄跋扈,都是会玩钱的高手。
更不要看历史上的高俅整天只知道蹴鞠,这厮房产一大堆。
中华文明的古代历史长河中,大宋朝的达官显贵、富商豪强们,打仗是不行,玩商业他们说第二,古代王朝没人敢说第一。
赵宁站在龙椅旁,不说话,只是看着下面。
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。
显然,这件事大家还是蛮关注的。
“既然郑卿提出来了,那诸位就说说看?”赵宁说道。
吏部郎中韩诚出列说道:“陛下,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是,突然买那么多地,突然建那么多房,万一卖不出去,就是大问题了,它与改稻为桑、修官道尚且不一样,改稻为桑向民间商人贷款,待桑树或者桑叶成熟,可以卖钱,官道地方官府可以收取过关费,都有收入可以偿还银行。”
“但若是建了房子,卖不出去,这笔亏空,恐怕没人补得上,况且这笔亏空数额巨大,地价还在快速地涨。”
“是啊!陛下,这里面还是有风险存在的。”郑修年立刻接过话来。
“银行出现烂账,到底是谁的责任呢?”
大臣们又开始窃窃私语。
“看来诸位还是很关注府城新政的嘛。”赵宁笑道,“诸位觉得郑修年和韩诚说的如何?”
“陛下,确实有这方面的风险存在。”
“陛下,这卖地修房却也可行,然而万事不可操之过急,当徐徐图之。”汪博彦也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能买得起房的毕竟还是少数。”刑部郎中林一飞也站了出来。
立刻有更多的官员站出来了。
“陛下,此政确实当暂缓,一处宅院动则上万贯,哪里有那么多人能拿得出手那么多钱,朝廷现在突然卖那么多地,修建好了无人购买,后果不堪设想!”
“是啊陛下!这件事必须得缓一缓!”
“臣等请求陛下收回成命!”
“……”
众人纷纷跳出来,没有五十人也有三十人。
看来这件事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。
赵宁本来不想管这件事,这事实在是那些利益既得者的立场问题。
大宋朝的房地产结构算是比较简单的。
毕竟大宋朝以前没有银行这个衙门,历届赵官家虽然也通过卖地充实国库,但是毕竟是少数情况,不可能像21世纪那样做成支柱产业。
东京城的房价高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关系不匹配。
就宣和年间,东京已经有一百三十几万人了。
而大宋朝为了支持商业,是不做户籍限制的,这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大城。
不仅仅的东京城有一百多万人,北京大名府也是黄河边上出了名的百万人口大城。
人口极度密集,居住是刚需。
于是四京之地都成了寸土寸金,大宋朝曾经有一个士大夫在他的《小畜集》中这样写道:重城之中,双阙之下,尺地寸土,与金同价,非勋戚世家,居无隙地。
不仅仅房价高,租房的价格也高。
为此,早在真宗时代,就出台过限购政策,官员不允许购买第二套房产。
然并卵。
像高俅这种当朝太尉,郑修年这种官二代,韩诚这种官三代,私底下想要多买一些房子,太容易了。
当然,还有大大小小的勋戚。
如当朝的诸多外戚,在东京城操办产业,实如过江之鲫。
房价在不同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底层逻辑不同,但在之前的大宋朝,既不与国库挂钩,更不与银行收入挂钩,只是单纯的市场商品。
既然是单纯的市场商品,想要降价,尊重单纯的市场规则“供需”即可。
赵宁走下来,走到韩诚的面前,他说道:“韩家在京师有八栋宅院,朕没记错吧?”
韩诚愣了一下,连忙说道:“陛下,那都不是臣……”
“你先不要否定,免得逼朕给你拿出实证,让君臣都下不来台。”赵宁说道。
韩诚立刻闭上嘴。
韩诚是韩琦之孙,他的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韩侂胄。
韩诚的母亲是神宗的第三女,齐国公主。
这些人的官职不高,但是爵位显赫,一个比一个有钱。
“截止到去年,东京已经有近两百万人,去年就增加了十万人。”赵官家说道,“诸位可知晓,许多人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小木屋的隔断里,就用这么小一块木板,隔出来,然后睡在里面,也仅仅只是能谁一个人而已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