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465章 遏制金国的战略(第四更)

第465章 遏制金国的战略(第四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80

十二月初十,东京下着大雪,文德殿的火炉烧得正旺盛。
张叔夜走进来。
他汇报了西北茶马司的情况。
“折彦质今年在河湟买了五千匹马,听说还有一笔万匹战马的买卖正在商谈。”
张叔夜激动地递上了折彦质的奏札。
赵宁认真阅读起来。
正如今年年初预想的一样,对西夏的交钞战略随着宋夏之战的结束,在西北推开了。
会州榷场现在变成了宋夏交钞流通的核心据点。
这场新金融体系下的双方贸易,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大宋朝。
但是,西夏也跟着受益了。
尤其是以李乾顺为代表的西夏上层贵族,他们不仅仅大量吸收交钞,还对国内宣布交钞为唯一合法货币。
西夏自己也学大宋设立了一个银行,通过政策,来强迫西夏百姓到西夏银行,用铜钱、金银兑换交钞。
这样一来,西夏在会州榷场卖盐后,收到的大量的大宋交钞,通过西夏银行,强行兑换到西夏民众手里。
而李乾顺等大贵族,则囤积着铜钱、金银。
因战败受到惩罚的嵬名安惠,认为李乾顺和李察哥被金钱蒙蔽了双眼。
西夏加入大宋的交钞体系中,西夏得到的是铜钱和金银,但是大宋却在宋夏边境私下高价买战马。
嵬名安惠说得没错,这是在壮大大宋。
但是有一点他可能错了,现在赞同加入大宋交钞体系的不仅是李乾顺,而是西夏的整个贵族阶层。
他们都在赵宁设下的这场全新金融框架内,短暂获得了巨额利益。
人都是短视的,更何况是一群饱受四方威胁的穷鬼?
西夏贵族们沉浸在了交钞带来的短暂的快乐中,不少贵族忙着从回鹘和大宋为自己购买奢侈品,甚至在自己的领地兴建楼阁。
所以,其实交钞在西夏快速流通起来,不是李乾顺一个人的决定,而是整个西夏贵族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,共同推动的结果。
而大宋朝这边却已经全面启动了民间走私战马的计划。
折彦质所说的还有一笔大订单在路上,就是指与西夏的贸易。
西夏战马储备量丰富,当胡铨在西北开始推交钞,西夏定了交钞为法定货币后,折彦质几乎就开始奔放地跟西夏马贩子们谈大买卖了。
用一句话来形容折彦质的行为:早上印了一堆钱,晚上去买战马。
“张邦昌那边呢?”赵宁问道。
“从大理国买过来战马总数已有两万匹,大多数用于驿站和后勤。”
赵宁走到地图前,他看着西北的方向,问道:“派出去联络耶律大石的人还没有回信吗?”
“暂时没有,恐怕……”
“恐怕什么?”
张叔夜说道:“塞外广袤,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。”
赵宁叹了口气,也不做强求。
若是能联络到耶律大石,让耶律大石留下,而不是西迁,无疑是在阴山以北给金国又竖立了一根钉子。
但显然这个操作难度很大。
现在太原之战已经打响了,无论大宋以什么理由开战,宋金之间短暂的和平局面必然遭到破坏。
北线的压力会在这个时候暴增。
对于接下来北线的格局,赵宁已经做了下一步的战略安排。
无论太原是否收复,这个战略安排都可以缓解北线的军事压力。
赵宁又说道:“西北的马,你说配置到哪里会更合适一些?”
张叔夜说道:“臣以为,可以给河北多配置一些,尤其是李纲那边,金军好几次从那里南下,若是沧州一带能建制起大量骑兵,可以与金人在宽阔的平原地带正面作战。”
赵宁却不赞同,原因也很简单。
河北一带建立大规模的骑兵团肯定是有必要的。
将来宋金主战场也必然在那里,而且关乎到燕云十六州的收复,在那里配置大量骑兵军团,也可为后来燕云十六州收复做好准备。
只是时机未到而已。
赵宁说道:“若要收复燕云十六州,至少准备五万骑兵,每人配置三匹马,如此说来,河北一带至少要投入十五万匹战马以上,加上后勤和驿站所用,要备好二十五万匹。”
张叔夜说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,若要保证,的确要投入这么多。”
“按照张浚的推算,陕西至少要三万成建制的骑兵军团,每人配置三匹马,一共九万匹战马,这还不算河东。”
再这么一算,张叔夜脸上也有些震惊了,他说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
“最后一算下来,估计所需总战马数量已经到了四十万匹,朕可否说错?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