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448章 秦桧入政事堂?(第二更)

第448章 秦桧入政事堂?(第二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340

高俅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人,现在在朝堂搞事情,完全是被赵宁强迫的。
这叫被迫营业。
但秦桧就不同。
秦桧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,很多时候,只需要赵宁稍微暗示暗示,他就知道该怎么能让赵官家满意。
并且私底下他会结交各方人士。
之前如果不是赵官家狠狠敲打秦桧,秦桧是绝对不会得罪旧党的。
秦桧这个人,个人能力肯定非常强。
他跟何栗是同一届科考,何栗是状元,但何栗的能力跟秦桧一比,就差远了。
赵鼎与秦桧的区别其实也很明显。
赵鼎有能力,有责任,有公心,不会以一己之私而利用权力报复,或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来用人。
也就是说,你拍赵鼎的马屁没用,他看得是一个人的才德与职位适配度。
他能真正做到“体国”二字。
而秦桧,个人能力强,但基本没有公心,且私心甚重。
赵鼎补充了一句:“交钞入乡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,但它却能尽快帮河北、河东、京东恢复民生,缓解朝廷的压力。”
何止一些问题。
交钞入乡,顾名思义就是以借贷的方式,释放货币到农村。
宋朝的农村与县之间已经出现了乡间集市,就是镇,有丰富的买卖。
货币到农村,肯定是可以流通的。
但以权贵阶层的能力,你释放一百万贯交钞到民间,他们很快可以通过手段,将农民手中的钱盘剥干净。
一句话:朝廷印钱拉动农业,做量化宽松,可以发展,但会快速加大贫富差距。
赵宁说道:“如何防止有心之人借贷去,不还呢?”
“一、实施对象仅限于均田承租者,这些人手中的田是朝廷的,如果他们不还,田收回来,庄稼全部没收充公,以填补不还的账目,收回的田转租出去。”
“二、朝廷定期从均田承租方买粮囤积提举常平司,百姓手中有了钱,自然会还贷。”
“三、朝廷监镇官现在村镇推行新农政,愿意来租田的人,都是希望通过种田,改善生活者,按照目前的情况,只要百姓踏踏实实种田,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天灾,将一部分粮食卖出来,是有钱的。”
赵鼎说的这项政策中,牵涉的几方分别是:地方银行、新政租田者、提举常平司、监镇官。
其中银行放贷,新政租田者拿钱买农具、种子,然后种地,有了收获,提举常平司购买一部分粮食,农民手里有了钱,还贷。
如此,既解决了农民的困难,又将交钞释放下去,还丰富了提举常平司的储备。
这个过程中,基层管理者就是监镇官。
这可以说是之前推出的新农政的升级版。
赵鼎继续说道:“这样还可以藏富于民。”
赵宁说道:“那印出来的那一部分交钞,到了民间,民间总货币增多,货币岂不是要贬值?”
“若是一户原本总钱数只有300文的农家,借贷种田,几年后,有了5000文,那那时候即便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了一成,但这个农户也买得起衣服,甚至偶尔可以买点肉了,百姓的生活是变好了的。”
好家伙,赵鼎这说的不就是拉动整体发展吗?
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,超过货币通胀的速度。
赵鼎能看到这一层面的东西,实在难得。
或者说,大宋朝的的确确有商业的基因。
大宋朝的官员们,的的确确都是商业精英。
交钞体系现在还只是第一代,银行的建立,却似乎打开了赵鼎这些人的思路。
见赵官家似乎还在犹豫,赵鼎继续说道:“官家是担心货币贬值,引起大户反对?”
“不,大户已经吃得够多了,他们反对朕可不愿意搭理他们。”赵宁言简意赅说道,“朕只是担心货币不受控制。”
作为穿越者,他在书上看到太多人类历史上玩纸币把自己玩死的。
一旦大水漫灌,比作者还……不是,是比战争还严重。
不过赵鼎他们能认识到这一层面,倒是或多或少打消了赵宁的担忧,毕竟他都准备好在陕西用交钞给工人们发工资了。
赵宁继续说道:“你的提议朕是赞同的,不过这里面有一些问题,需要朝廷提前去布局。”
“臣愚钝,请陛下明示。”
赵宁问道:“民间市里的买卖是不是自主的?”
赵鼎说道:“是。”
“那我们姑且称呼为自由市场。”
赵鼎愣了愣,觉得“自由市场”这个词倒是取得很妙。
“自由市场里,大玩家是大商人和地方掌权的权贵,一旦农民手中有了钱,这些人势必会想天方设地法将农民手中的钱搜刮到他们手中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