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429章 暗流涌动(第一更)

第429章 暗流涌动(第一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83

蔡懋、许翰、何栗都同意了。
何栗之前犯过错误,重新被提拔上来做门下侍郎,是去东府负责盖章的。
说的不好听就是个工具人,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赵宁用来平衡新旧两派的。
许翰这个人,脾气直了一些,能力有限,但一直以公心著称,绝不会玩党争。
这个逻辑就像苏轼不会玩党争一样。
蔡懋嘛,就不必提了,保守派头子。
三位不同立场的宰执都同意了。
这背后说明的问题就有意思了。
让一个以公心著称的执政同意任命礼部侍郎,说明,至少在公开场合,王守德是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,有多数人推荐。
这也是赵鼎没有同意的理由。
赵鼎不同意,明显是认为保守派最近的势头有些过大了,阻碍了新学的推行,如果再将王守德调入京师,放在新学最重要的礼部去做侍郎,这无疑是对新学推行的巨大阻碍。
而新学又关乎到新政人才输送,关乎新政生死存亡。
当年王安石变法最大的短板就是新法人才的极度短缺,才让一大批投机分子占据了变法的主要岗位,导致后期变法几乎难以执行。
所以,新学在赵鼎这种执政者的立场来看,是人才储备的地方。
新学成,则新政成。
这就是政事堂宰执们各自表态背后深层次的逻辑。
而在赵宁看来,这背后的势力的确已经在悄无声息形成一张巨大的舆论网,正悄然影响着朝堂中枢。
这里面,太子参政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。
赵宁心里琢磨着,看来太子参政,带来的影响力,超出他的想象。
大宋朝的文官们还是普遍吃儒家仁义那一套的。
这就是新学推出来,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阻力,之前国子监和东京大学学生打架那些,都只是小小摩擦。
随着新政推广面扩大,大宋内部的矛盾会更加激烈。
大宋朝官员几个推荐衡量标准,一是个人品德,二是政绩,三是本身的能力。
品德是可以装出来的,政绩是可以刷出来的,至于能力嘛,是需要很久才能考察出来的。
赵宁不动声色问道:“莫俦呢,他怎么说?”
“莫尚书近日身体不适,在家中养病。”
养病?
他是不想得罪洛京儒林吧?
见赵官家些许沉默,李纯佑说道:“王守德在洛京名声颇好,又有政绩,不少人推荐他回京。”
“朕没记错,是他奏札推荐太子参政?”
“是他。”
“既然三位宰执都同意了,那就同意了吧。”
李纯佑心头顿时一喜,但却平静地说道:“是,臣去转告,臣告退。”
看着李纯佑出去的背影,高俅心里发凉,刚才自己还状告了王守德,王守德应该立刻被羁押起来才对,但是赵官家却同意李纯佑的提议将他升到礼部侍郎。
赵官家这是要干什么?
要钓鱼?
高俅偷偷瞄了一眼坐在那里神色平静的赵官家,感觉帝心深不可测。
“官家,王守德还抓吗?”高俅试探性问了一句。
很明显不抓了嘛,人都要升迁到礼部做侍郎了,但高俅这问题问的并不是抓不抓,而是想旁敲侧击赵官家深层次的用意。
“先将证人提审到东京,再去查证这位胡为之与王守德女儿的关系,你要查朕的一个礼部侍郎,总得多方求证吧?”
高俅愣了愣,说道:“陛下说的是,臣这就派人去查证。”
“回来。”
“陛下还有何吩咐?”
“朕问你,嵩阳书院的学生是不是都很热衷于听衍圣公讲学?”
“也不是,臣打探过,有些学生其实是想去洛京大学读书的。”
“为什么?”
高俅说道:“因为只要考进去,出来后就有机会做官,这比科举要容易许多,朝廷现在将恩荫制改成新学考试,许多原本恩荫的名额空缺了出来。”
“想去洛京大学读书的儒生多吗?”
“应该不少。”
“下去吧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