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422章 下一盘大棋的赵官家(第三更)

第422章 下一盘大棋的赵官家(第三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242

罗从彦说道:“太子对《帝书》,诸多史书并不是很感兴趣,倒是对四书和五经格外上心,对新学也并无甚兴趣。”
“不愿意投入?”
“不不,是无甚兴趣。”
“何出此言?”
“太子读书勤学好问,为人和善,性格温和,知礼节,明大义,通情达理,喜好圣人之学,尤其喜好伊川先生的理学。”
赵宁愣了愣,没想到赵谌居然还喜欢理学。
二程的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。
程颐认为的理,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。
所谓的“天理”,则是封建时代的道德和等级的总称,也具有事物特性以及发展规律的意义。
程颐还说过一句名言: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。
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。
而社会的形成是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,例如西南大山、江南水乡、草原、辽东各地自然环境不同,形成的社会关系、文化、习俗都不尽相同。
个人又在社会和自然中,个人的思想自然受到自然和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。
二程的理学,说到底,也是在特定的时代下的一种对社会关系的思辨。
至于后来朱熹说的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这些话,也是在特定的大环境下说的。
程颐所在的宋代,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?
为什么他会说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这样的话?
宋代社会与唐代社会已经全然不同。
我们可以理解为,唐代的灭亡,是古典帝国的终结。
唐代社会的几个重要组成:皇室、门阀、寒门、贫民。
寒门是指门第势力低的世家,而不是贫民。
唐代的社会,上升通道基本上是门阀把控,寒门很弱。
贫民就只管生孩子就行了。
到了宋代,社会几个重要组成:皇室、官僚、读书人、贫民。
这个时候,大宋对外扩张不出去,数十年和平,人口空前增长,官僚集团空前膨胀。
而皇帝这个职位,他所掌握的权力,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。
因为地方世家全部被干掉了,天下的税、民,那直接成了皇帝的了,再也不会有东汉以来的豪强把民圈在自己的领地里的现象。
而官僚,则是为皇帝打工的,彼此制衡。
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来看,宋朝皇权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一次高度集中。
在对外扩张的停滞大环境下,皇权和官僚的膨胀,以及社会的繁荣,都带来了内部社会的贪污享乐、醉生梦死。
并且大宋朝还是中国“官本位”形成的朝代,人们以当官为荣。
人们只知道程颐说的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是说女人的,但他们不知道程颐还说了:“大夫以上无再娶礼,凡人为夫妇时,岂有一人先死,一人再娶,一人再嫁之约?只约终身夫妇也。”
这话什么意思?
意思是君王和士大夫都只能娶一个,要克己复礼,不要贪图享乐。
程颐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来约束日益膨胀的君王和士大夫阶层,而不是贫民阶层。
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下,提出来的这种思想。
他的主要核心是对上位权的一种制衡。
这思想好不好?
好啊!
对公权的制衡绝对是好的。
可问题是,儒生总奢望用道德来制衡人的行为。
这样发展到了明朝,理学极端化,士大夫直接拿道德当武器。
嘴里说的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。
赵谌蠢不蠢?
不蠢!
他只是轴而已。
新学的思想更加开阔,赵宁在新学里已经指出,制衡官僚腐败的是以报社为首的舆论权,它代表着百姓。
当然,赵宁并没有否认理学的观点,宋代的理学,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理学,还是很健康的。
赵宁有些恼怒的是,太子只谈道德,不谈权力制度的制衡之术。
权力制度的制衡是阳谋,身为帝王,还要懂得人心、人性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