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376章 西夏要增兵,金国也要南下?(第二更)

第376章 西夏要增兵,金国也要南下?(第二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87

李乾顺再次召来李察哥。
会州那场军变是靖康五年正月十八日,距离三月十一日,也就才不到两个月。
李乾顺说道:“李良辅的这次兵败,可能偶然因素更大,战争开始不到两个月,宋军要全面做准备,基本不可能。”
李察哥见李乾顺彻底冷静下来,说道:“陛下说的是。”
“熙河路将消息传给京兆府,需要十天左右,京兆府根本不知道我们出了多少兵,必然派人试探真实情况,这些情报再传到汴京,赵官家与群臣商议,又需要多日,反馈给京兆府也需要多日,最后宋朝君臣打算如何反击,更需要多日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刘豫在河北攻击宋朝,宋朝君臣衡量西北局势,必然有所忌惮。”
李乾顺感觉脑瓜子总算理顺了。
“如此,宋军想要立刻应战,必然受内部多方约束。”
“若是朕现在在横山增派一批精锐,快速南下,在宋朝动员之前,集中优势兵力,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!”
越说越兴奋,李乾顺眼中开始放光:“如此,可以填补熙河路之败的危局,你说呢,晋王?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
李察哥也不在这个时候与李乾顺过分去辩论,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。
无论玩赢还是玩输,他李察哥都有后手。
“兴庆府还有多少精锐?”
“还能再征调十万大军。”
“朕是说,如果全力动员,能动员多少?”
“如果动员所有的兵力,能再动员二十万!”
这就是全民皆兵的西夏,巅峰时期,能动员五十万大军。
当然,不是真正的五十万正规军,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搞后勤的。
只是在西夏,必要的时候,搞后勤的也随时抽刀子。
李乾顺真的有这种实力?
逼急了真有!
实际上,正史中,李乾顺执政时期,恰好将西夏国力推向巅峰。
他对内革新,剪除权臣,轻赋税、薄徭役,整顿吏治,对外游走宋金之间,捞尽好处。
客观评价,李乾顺是一个有为之君,一般人在他这个位置,做不到他这个成绩。
而且他眼下一系列的判断,从逻辑层面来看,都没有问题。
当年李元昊打西夏立国之战,打的就是大宋内部多方掣肘,对西北局势反应不够及时的信息战。
战争中,占尽先机,尤为重要。
但是,李乾顺并没有想到,刘豫那么的不堪一击。
刘豫的全面溃败,让宋廷内部的矛盾瞬间集中到了西北。
而赵老板是个战略大师,喜欢玩“梭哈”战略。
李乾顺想了想,说道:“再安排十万大军,调到横山!”
三月十一日傍晚,燕京。
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了金国燕京经略司的预料。
刘麟之败,让金国开始重新审视宋军野战的实力。
这一日,完颜京跑来:“父亲,上京传来了一些消息。”
父亲这个称呼,完颜京还是不熟悉,这是汉人的叫法。
但是完颜宗望在析津府(燕京)推行汉制,所以完颜京不得不做这样的称呼。
“什么消息?”
“国论勃极烈提出要领兵西征耶律大石,这件事在上京闹得沸沸扬扬的。”
“耶律大石?”宗望放下手中的书,思考起来。
“耶律大石在可敦城一带聚集了十八部众,不断对我朝袭扰,陛下深以为患。”
“那可敦城离上京足有三千里,若是要去西征可敦城……”
宗望立刻意识到,若是要西征可敦城,必然走燕京。
燕京距离可敦城只有一千五百里,比从上京走近多了。
看来宗翰这不是要去征讨耶律大石,而是要借机再拦兵权,屯兵燕京,移调太原,南下伐宋。
三月初一宋军击败刘麟,那份军报此时应该已经到了上京。
但上京应该还没有立刻做出针对性决策,宗翰此举,必然是西夏那边的主战派推动的。
眼下西夏已经向宋朝出兵,虽说兀术在征讨蒙兀,金国兵力受限,但若是宋朝两面受敌,上京主战派未必不能占据上风。
宗望叹了口气,局势风云变幻,谁都无法预料,而且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能控制全局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