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368章 宋夏大局反转?(第三更)

第368章 宋夏大局反转?(第三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11

兰州城内的宋军一鼓作气,杀得城外西夏大军崩溃而逃。
嵬名也立听闻大军败退,不由得大骂李良辅,责怪他将精锐抽调走,才导致了这般局面。
今日对于西夏人来说,可真是大乌龙了。
一手好牌被打成了这般模样。
直到黄昏降临,这场延绵数十里的战争进入尾声。
突入宋军左翼的西夏骑兵,几乎将宋军左翼切割了好几遍,宋军左翼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,中路也被波及到。
可是,阿土罕的部队被宋军前锋军打残,李良辅的主力被李彦仙报废,整盘战局看来,已经不需要宋军主力投入进来了。
西夏骑兵费尽心思突进去,本以为打乱宋军主力阵型后,己方主力步兵压上可以碾压宋军,现在看来,骑兵打了个寂寞,伤亡还不小。
李良辅在混乱中逃走,但是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战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:尸横遍野。
如果人行走在那之间,会发现鞋底板黏糊糊的打滑,还能看到不完整的肢体到处散落得都是。
一部分西夏骑兵突围而去,一部分被赶来支援的宋军用密集的弩弓拦截住,人和马被射成刺猬,惨死当场。
日落西山后,战争终于结束,天地间也慢慢恢复宁静。
无数张鲜红色的“地毯”,在方圆数十里铺开。
一些杀累了的宋军靠在尸体堆旁边休息,还有一些后续赶来的宋军开始巡检还没有死彻底的敌人。
兰州一战,宋军虽然战死者不少,但西夏人死伤惨重。
这对人口本身有限的西夏来说,是一次沉痛的打击。
据说事后有人统计过,兰州之战,西夏人折损了四万人!
此时的李良辅和嵬名也立正在往西安州奔逃。
李良辅:西安州还有本帅留下来的五千人马,足以助本帅安全渡河而去!
这就结束了吗?
并没有!
在兰州整顿了两天之后,李彦仙果断开始行动。
他挑选了一万精锐,开始渡黄河,准备对西夏人来一个绝地反杀。
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与兰州城隔河相望的西夏卓啰和南军司。
兰州城不是快没粮食了么?
除了把李良辅大军剩余的一点点粮草缴获,李彦仙还准备去黄河对岸抢西夏人的地盘。
春季的黄河还非常的温和,三月初四,一万宋军渡过黄河后,出现在了西夏人的地盘。
也是三月初四,李乾顺派嵬名安惠巡视了嘉宁军司。
早在李良辅发动对西安州的打击之前,西夏国内就开始秘密动员大军。
古代打仗一般都是要提前动员的,毕竟古代没有通讯网络,动员需要时间。
两个月之内,横山一带秘密集结了十万精锐,分布在洪州、龙州和银州一带,形成东西横向数百里的进攻战线。
这些精锐和李良辅的那批人马全然不同。
李良辅部最精锐的就是六千轻骑兵和一万步兵,其余的连个皮甲都没有,弩弓数量也有限。
但集结在横山一带的西夏军却全然不一样。
除了有山地战强悍的“步跋子”,还有出现大量装备更加精良的骑兵,甚至有一批铁鹞子重甲骑兵。
这些精锐相当一部分是拱卫兴庆府的王牌军,你可以理解为赵宁的禁卫旅。
横山以北有铁矿,那夏州城便有西夏冶铁衙门冶铁务,是李元昊时代设立的。
这一带又名平夏。
西夏王牌骑兵铁鹞子还有一个称号,叫平夏铁鹞子。
顾名思义,铁鹞子就是在平夏一带,毕竟西夏人的冶铁中心也在这里。
但仅仅是叶铁中心,还不足以支撑起西夏将精锐部队放在这里。
众所周知,供养这种重甲骑兵的费用惊人。
而横山以北的平夏,还是一条东西横卧的肥沃之地,不仅有富饶的农田,还有丰富的资源。
也是宋夏两国争夺近百年的战略要地。
李乾顺想要打大宋的注意,是分了两头来打的。
以李良辅大军快速压境,汇聚卓啰和南军司的兵力,进攻熙河路,将战线的注意力拉倒西线去,让宋军以为他要打熙河路和陇右都护府的主意。
但其实真正的精锐已经提前开始布局在横山一带,只要宋军一支援熙河路,西夏真正精锐将全面南下,如钢铁洪流一样对鄜延路城寨进行摧枯拉朽一般的冲击。
这场伐宋的主谋嵬名安惠,此时正在宥州嘉宁军司亲自巡视。
他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