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333章 对西北动刀子!(第一更)

第333章 对西北动刀子!(第一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16

历史上有著名的淮西军变,就发生在南宋初年。
那时南宋对伪齐的攻势一片大好,宋军从靖康耻的铁幕中挣脱出来,各路宋军气势上涨。
但刘光世这货畏首畏尾,不愿意打仗,张浚就跟赵构说,把刘光世罢免了。
于是赵构就把刘光世罢免了,再于是刘光世的部将们就闹情绪了:我们跟着刘光世吃香喝辣也不用真正玩命,凭什么把刘光世赶走?
这就是典型的将军带着士兵一起偷懒,士兵被惯坏,导致的整体军政问题。
整顿刘光世是正确的,但没有充足的理由,直接罢免刘光世这种粗暴的做法,就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满。
加上本来准备让岳飞接手刘光世的五万人马,却临时因为政治原因而反悔。
而且对刘光世原部将的升迁安排也出了致命问题,导致这场重大的军区换防陷入僵局,最后淮西军一不做二不休,全部投降伪齐刘豫。
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淮西军变,它是对南宋打击最大的一次军变。
有人说,如果没有淮西军变,可能历史会被改写。
而读过这段历史的都应该知道,军防区的人事变动,不是小儿科。
和平时代操作空间自然是非常大的,但外敌当前,操作就要讲究极高的技巧。
张叔夜说道:“陛下,要不要调一批西北禁军去河东支援吴玠,锁住太原城?这样一来将西北禁军中一部分悍将调离,减轻了调查阻力,二来可以腾出空间补充新兵源进去。”
“不可。”赵鼎直接否认了这个决定,“调兵本身是好办法,但一旦被西夏察觉,难保他们不会采取行动。”
赵宁点了点头。
这让他想起了前世看的一本叫《三体》的小说。
目前大宋和西夏的确是和平相处,但这个和平是建立在威慑平衡上的。
所谓的威慑平衡是指军事武力的威慑,经济贸易的联系双重平衡。
如果一旦三体人发现地球撤出了发射器,或者短暂的调离了发射器,他们会干什么?
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!
好不容易形成的三国新平衡,若是在武力上出现致命的空缺,后果不堪设想。
张叔夜又说道:“那就轮调,以讲武堂的名义,抽调一批上层将领来京交流,中层将领则相互调换军防,再从讲武堂抽过去一大批新的军督官任职。”
“如此,再不激起西北禁军反抗情绪的情况下,将各层新编制落到军中,等一切安排妥当后,再让军督府做严查!”
军督官就是新军政中的一种新的编制,他的责任不是带兵打仗,而是在军中宣传朝廷的思想。
这是将军队的思想工作从指挥将领那里剥离出来,单独且重点抓起来,是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掌控的一种手段,避免在更戍法被废后,地方将领军阀化。
目前京畿路的中央禁卫旅的各个层级,基本上都已经配置了这种军督官。
西北禁军中,也有一部分已经配置。
赵鼎补充道:“这是个好办法,不过还需要再留一手。”
张叔夜疑惑道:“留一手?”
赵官家说道:“就是让一部分将领不做论调,保持原来的编制,做好随时应对反叛的准备和抵御外敌的准备。”
反叛这个词一说出口,气氛就更加凝重。
军防牵涉到国防安全,生死存亡大计,绝不可儿戏,更不可不防。
凡是都要有保底之策,不能让局势突破红线。
一旦突破红线,局面失控,谁都无法短时间内力挽狂澜了。
其实大宋以前有更戍法,就是不同军州的将领要定期论调,以防止将领做大。
但这样造成“将不知兵兵不知将”的局面,大大减弱了军队战斗力。
到王安石变法的时候,宋神宗废除了更戍法。
张叔夜疑惑道:“那如何辨别该调谁,不该调谁?”
这就是个大难题,因为到目前为止,还分不清楚谁在西北贪了那些钱,谁没有贪。
万一把贪钱的不论调,把没贪的论调了,一旦局面有乱的趋势,没贪的因为论调,一时间无法和新下属很好的配合,出现战斗力减弱的趋势,那特么就完犊子了。
两人看着赵官家,这西军高级统帅的人事任命,虽说是经过经略使和制置使,但最终都是要皇帝陛下亲自盖章的。
赵宁说道:“朕来挑选留任人员。”
如此便这般安排起来。
接下来,赵宁宣见了杨沂中,将目前发生的事情,以及如何应对,与他说了一遍。
原本整顿西北军政就已经在赵宁的计划中了,如今发生了这件事,只能说加速了赵官家整顿西北禁军的进程。
这件事到目前为止,决策得非常低调,并没有立刻宣扬出去。
当天,赵官家一封密信从京师发出,送往京兆府。
这封密信是给张浚的,张浚是个急性子,做事如同雷火一般烈。
也正是这样的性格,才在靖康二年,强迫西北各路人马集结数十万大军与金军决一死战。
这种性子能办事,但有时候也能把事情办砸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