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249章 解释权归赵官家所有(第一更)

第249章 解释权归赵官家所有(第一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28

“这是《东京日报》最新一版,你看看如何?”
赵官家让人将今早的报纸递给胡寅,胡寅接过来,仔仔细细看完。
胡寅说道:“若是给普通百姓看,从起草的格式上,可以再简约一些。”
“如何简约?”
胡寅说道:“每一句的间隔可以更大,以便阅读。”
赵官家说道:“这倒是可以用一些符号来区分开。”
胡寅心头一亮,连忙说道:“官家说得是,可以用一些简约的符号分开每一句话,这样老百姓阅读起来更加流畅。”
(古代没有标点符号)
“朕今日要与你说的不是这些。”
“请陛下明示。”
“朕要说的是这上面写的内容本身。”
“这份关于京畿路新政的陈述,还不够言简意赅,例如朱仙镇部分百姓已经承租良田,百姓对朝廷感恩戴德,应该写得再详细一些。”
赵宁说道:“你一边说不够言简意赅,一边又说写得再详细一些,岂不是相互矛盾?”
胡寅说道:“陛下,若这里改成朱仙镇有二百一十二户人家已经承租良田,其中李三家中承租三十亩,一改过去无田的困境,会不会更有说服力一些?”
赵宁不由得点头:“你说得有道理,报纸上的内容,还是需要更具体一些。”
“臣也是受陛下启发。”
“那从今日开始,让你来主笔大宋报社,如何?”
胡寅微微一怔,连忙说道:“臣才疏学浅,恐难胜任。”
胡寅只是一个秘书省校书郎。
而秘书省是古代专门管理国家图书的机构。
从东汉时期开始设置。
属于比较清闲的一类衙门。
胡寅又是一个学术型的官员,咬文嚼字方面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。
如何清晰、简单的表达意思,也是他的强项,更不必说写文章了。
当然,大宋朝从来不缺会写文章的。
让胡寅来主持全部大宋日报初版,从起稿的专业度层面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。
“朕看你就行。”
“陛下,臣……”
“你放心,朕不会把这件事扔给你不管的。”赵宁从桌上拿起一堆文书,让内侍递给胡寅。
胡寅接过来开始翻阅,越翻阅越心惊。
这是一套设置完善的“报纸”管理制度。
包括对内容的管理、规范,各路报社的开设计划,人员配置,以及东京“总社”如何快速指导各路报社发行内容。
例如内容方面,主要以时政、战事为主,汇报朝廷、地方的政策,再具体一点,新政的细节报道,地方官员修缮桥梁的细节报道,某官员腐败、查出报道。
战事方面,对士兵的赞扬,捷报的刊登等等。
各路报社的总编要对内容进行严格把控,内容一旦出问题,总编是第一责任人。
而且为了加强对内容的监督,副总编有弹劾总编的权力,一旦副总编弹劾总编,上一层官员必须予以回复和上报,做相关审定,有御史台各地监察御史留档备份,这是监察御史政绩考核的一部分。
审定流程也做了合理的制定,如果总编在内容方面违规牵涉更大,大理寺和刑部都会参与进来。
这就对总编本人有了严格的管控,让总编和副总编相互制约、掣肘。
这个总编的官员级别,比当地最高地方官低一级。
也考虑到总编和副总编勾结,地方行政官员若发现报纸内容有问题,也有责任上奏疏。
如若最后问题扩大,交由京师评定,地方官、总编、副总编皆有责任。
这就意味着总编、副总编和地方行政官员对内容有相互监督的责任。
而且从权力架构层面来看,地方报社不从属于行政官员,例如河北西路报社衙门,不归河北西路各司管,而是直属于东京报纸总社管辖。
东京报纸总社也不归东府管,而是直接向赵官家汇报。
这是一条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权力线。
也就是说,地方总编怎么写内容,地方行政官员无权命令其修改,觉得不合理,只能上奏疏弹劾。
胡寅脑子里开始预设这个场景。
如果一个地方官员贪污,被报社公布,地方官员恼羞成怒,却不能命令其修改,只能上奏疏弹劾。
这一上奏疏,上面必然派人下来查。
从这个权力架构来看,这是对地方官员行政权力的一种威慑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