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241章 大宋流水线策论(第二更)

第241章 大宋流水线策论(第二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30

小朱娘子看得倒是清清楚楚。
毕竟赵宁的《大宋流水线策论》写得非常简单。
复杂的东西,简单化,才是真正好的东西。
赵宁问道:“如何?”
朱月莹说道:“官家,这便是香皂的制造方法?”
“没错。”
“臣妾倒是在宫中偶尔自己也织布纺纱,也听闻民间制作一些物品,倒是第一次见到这般制造的。”
这里面,不仅仅把猪油采购、运输模块化,还对猪油的色泽度、手感度做了严格的规定,以及判定方法。
草木灰也是如此。
并且将猪油、草木灰的搅拌过程,也明确分出来。
甚至规定到搅拌多少下,多长时间,到什么地步后停下来。
最主要的是做了分工协作。
不同的人,各自做自己的事情,不要随便乱来。
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商业殖民,其实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出《国富论》之后开始的。
《国富论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“分工协作”理论。
这个理论的诞生前提是英国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,社会发生巨大的改变,产能爬坡。
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全球贸易进一步打开,英国国内的产能必须进一步提高。
1768年,亚当斯密开始写《国富论》,1769就瓦特蒸汽机投入使用。
其实无论是“分工原理”,还是瓦特蒸汽机,都是当时英国海外贸易需求进一步增加,倒逼英国国内想办法提高产能。
人类在制造业开始学会大规模标准化分工协作后,古典时代的家族制造门槛被大大降低。
以前父传子的手艺,在被标准化后、分工后,不再是某些家庭独有的技术活。
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低门槛加入进来,培训门槛降低。
做不同部位的生产,组装,再加上严密的品控,最后形成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流水线模式。
这种模式是一个国家想要崛起,所必须经历的。
赵宁短时间内无法搭建科学体系,更无法短时间内制造蒸汽机,但至少可以通过模式创新,来优化生产效率吧。
朱月莹也不太懂这中间的原理,只是觉得赵宁这番安排甚是有趣。
她拿起自己绣的手帕,说道:“官家,看这个,是臣妾为官家绣的。”
“哦,小朱娘子的手艺倒是不错。”赵宁接过来,仔细看起来,上面是花鸟图纹,清秀、娟丽。
这些大宋的手工艺品,在金国、西夏、高丽、日本、南洋,甚至西域地区都很受欢迎。
大宋的纺织最著名的有蜀绣,还有汴绣。
所谓的汴绣是开封府一带的绣花。
朱月莹的刺绣便是汴绣,汴绣擅长飞鸟鱼虫的刺绣。
汴绣的特点是色彩柔和、均匀,大气而端庄。
少府监文思院、绫锦院等等衙门的刺绣,大多是汴绣。
而且大宋审美讲究简约、精致,给人一种高级感。
这种审美,在这个时代,对这颗星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碾压级别的。
这也是宋朝与周边各国贸易往来繁盛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例如之前和西夏的结盟,答应李察哥,低价给他丝绸,西夏内部达官显贵对宋朝丝绸垂涎若渴。
“昨日朕接受孙傅的札子,说西夏人对我朝丝绸、刺绣爱不释手,朕最近一直在想着,要不要在刚设立的东京大学开始一个专门教别人刺绣的地方,培养更多的刺绣、纺织人才?”
这倒是把朱月莹听得更加新奇,还是头一次听说学校里教刺绣的。
“官家若有此意,倒也不失一个好办法。”
“朕对这方面又实在不太懂。”赵宁皱起眉头来,想了一会儿,忽然说道,“要不小朱娘子你为朕来操办此事?”
“臣妾?”
“对,你来操办,如何?”
“官家,臣妾从未……”
“没关系,有朕支持你,朕给你找人,你来指挥。”
“臣妾可以吗?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
犹豫了一下,朱月莹说道:“臣妾试一试。”
在突发奇想让自己小老婆去给自己操办新学培训的时候,赵宁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吸血资本家,连如此可爱的妹子都不放过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