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204章 本质是议价权的争夺(第一更)

第204章 本质是议价权的争夺(第一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160

维持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?
是法律?
是制度?
是生产力?
是技术?
还是道德?
是故事!
人类从开始思考那一刻,便学会讲故事。
试想想,最开始的人类靠什么来凝聚群体、治理部落?
靠共同幻想一个神灵,然后部落的核心成员,将这个神灵告之给部落的每一个人。
只要做了坏事,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。
至于这个好坏,也是有标准的,对于部落整体稳定是有利,就是好的,对于部落整体有害,就是坏的。
于是,大家相信了这个故事,不相信的,被淘汰出局。
直到文字的出现,故事的传播范围更大。
这个故事有另一个名字,叫做秩序。
如果要更书面一些,叫做制度、信仰、文化。
并且随着人类部落战争的到来,战败者被迫相信战胜者编造出来的故事。
例如战败者必须接受战胜者的制度、信仰、文化。
后来国家出现,国王也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:奴隶天生卑贱,贵族应该效忠王,如果敢背叛,将会得到责罚。
并且国王请来了读书人,为这套故事编写了更加完善、系统的理论。
于是,各地的文明,在各自原始的故事基础上,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变化,开始不断衍化,形成文化、习性,演变出不同的王国、帝国。
又因为各自信奉的不同的故事,彼此征战。
奴隶时代,上层告诉奴隶是不能背叛主人的。
封建时代,君王告诉大臣是必须效忠君主的。
直到生产力的突破,新的组织出现,打碎了原来故事的基础,于是又有人说:给他们自由,让他们自由买卖,只有这样,才能繁荣,我们才能赚更多钱。
无论是俗世的律法,还是宗教的条文,本质都是维持稳定的一种秩序,一种大多数人都相信的故事。
试想想,某一天,人们不再听到任何故事,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?
所以啊,回到赵宁改制的本质上来。
新政,无非是毁灭掉一种旧有的秩序,这种秩序是过去那些贵族们、文人们不断印刻在这片土地上的。
他们告诉老百姓:我们有钱有地位,就能掌握更多的田,享受更好的生活,身份更加高贵,我们即使兼并再多的田,垄断再多的买卖,都是我们应得的。
他们还告诉老百姓:我们提供田给你们种,给你们一口饭吃,你们必须感恩!
他们又聘请了一堆会写字的文人,并且提高文人的地位,那些穿着丝绸的文人不断告诉老百姓,他们是多么的高贵,他们应该享受,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。
老百姓于是默认了自己一年辛辛苦苦下来,种的地,自己只能拿到极少一部分保证自己不被饿死,其余的似乎应该交给他们。
这叫什么?
这就叫剥削。
剥削靠的从来不是蛮力,是根植入思维里的惯性,这种思维惯性一旦在普罗大众中形成,就会演变成秩序。
就说围攻农政司,杨秉鼓动数十名官员这件事,是发生在颁布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第二日。
短短一天时间,就有数十名官员敢冒着一定的风险去围攻朝廷新政衙门。
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是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的颁布,对原有的秩序一种强烈地冲击。
它的出现,仿佛一柄锋利的刀,直接刺向了利益既得集团,使得利益既得集团内部不约而同出现了强烈的抵抗行为。
这件事里面,赵宁敏锐察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:官员在短时间内,不约而同。
这种行为,是一个缩影。
不约而同,这四个字非同寻常,可以帮作者再水……哦不对,是预示着利益既得集团可能会快速走到同一条战线上。
围攻农政司衙门,还只是这种抵抗行为的开始。
就在东京城杀得人头滚滚的时候,四辅报纸陆续快速刊登出来。
一时间,金人阴谋破坏朝廷新政的声音,在民间传得甚嚣尘上,甚至越传越邪乎。
六月十三日,樊楼,这里如同往日一样宾客满座。
此时的樊楼越发热闹,在说书先生说完后,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只因为说书先生说的是近日在东京城广泛议论的新农政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