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回到宋朝当暴君 > 第200章 旧派的反击(第三更)

第200章 旧派的反击(第三更)(1 / 2)

书名: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:画凌烟 字数:2085

赵宁出来得低调,回去的也低调。
此时,政事堂内,能砸的杯子都砸了。
为了促进气氛的和谐,赵鼎命人将椅子全部搬出去,大家还是站着议事吧。
毕竟椅子是来坐的,不是用来问候对方的。
既然不坐,就搬出去。
又命人将碎掉的杯子全部打扫出去,随手政事堂大门紧闭,继续议事。
一边的中书主书提笔做着议事纪要。
堂内陷入一片死静。
突然,吏部右侍郎李纯佑怒拍桌案,大声喊道:“许相公!您不要避重就轻!现在的问题是那些官员去农政司闹事的问题吗!现在是农政司的陈东,提了个新政条则,您知不知道这条新政条则一旦推行,是什么后果!”
众所周知,李纯佑的靠山是尚书左丞蔡懋。
尚书做成是东府宰执的配置之一。
中书侍郎兼尚书右仆射,即右相,正宰相。
门下侍郎兼尚书左仆射,即左相,副宰相。
尚书左丞,副宰相,主要是执行,人称执政官。
尚书右丞,副宰相,也是执行,人称执政官。
这是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的配置,是恢复三省六部实权,尚书左右仆射本是尚书省一把手。
而尚书省是管六部执行的,中书省佐天子政令颁发,门下省有驳回权。
这是三省的权力关系。
为了更好的让朝廷政策执行,宋神宗让中书省的中书侍郎兼任尚书省右仆射,让门下侍郎兼任尚书省左仆射。
也就是说,把尚书省的一把手分拆为二,让中书省一把手和门下省一把手兼任。
这样中书省的宰相既可以颁布政令,也可以管六部的执行。
而尚书的左丞和右丞,是辅佐左右相执政。
又以右相为首。
这就是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的朝堂配置。
神宗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改制,提高行政效率,但其实效果并不佳。
因为文官越来越臃肿,人浮于事,绝非改个官制就能做到的。
尚书左丞蔡懋可不是好惹的,他爹是蔡确,宋哲宗时期的门下侍郎,也就是左相,副宰相。
(宋以左相为副相,右相为宰相)
而且他老丈人更牛逼,冯京!
冯京是宋仁宗时期的状元,而且是大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。
什么是三元及第?
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全部第一。
冯京既做过参知政事,也就是现在的门下侍郎左相,又担任过知枢密事,也就是张浚的位置,枢密院一把手。
门生满天下。
更重要的是,冯京也被贬过,且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。
蔡懋这个人,在政坛上,无疑是披着好几层光环的。
背后的蔡家、冯家,都是家大业大,树大根深。
李纯佑是蔡懋的人,蔡懋是旧派冯京的女婿。
王安石变法的新旧派之争,到北宋灭亡都没结束,直到赵构重立南宋,才彻底终结。
蔡懋就是个典型的旧党,提到变法,旧党们已经不是思考变法的合理性了,而是只要是变法,就是错的。
这就跟21世纪网上争论各种问题一样,大家不是在探讨问题本身了,而是一种情绪化对立。
苏轼这个中间派,认为王安石操之过急,又认为司马光过于保守迂腐,于是两边不讨好。
真正清醒的人,是不能说话的,说话就来“乌台诗案”。
所以啊,陈东现在搞的这个《京畿路新政条则》,在旧派们看来,就特么的是王安石的新法死灰复燃,并且添油加柴,想要把新法的火焰重新燃烧。
而旧派们虽然在宋哲宗时期失势,又在蔡京时期被打得灰头土脸,可有些人他们就是隐藏在朝堂的缝隙里,等待机会。
打着王安石继承人的投机分子蔡京下野,旧党机会来了。
大宋朝进入靖康元年,金军南下,朝堂就进入到谜之操作中。
例如宋钦宗赵桓不想着退敌,却召集大臣把王安石请出太庙。
把金人南下之局面的主要原因按到王安石身上,都怪王安石变法,使大宋变成这样。
到后来赵构立南宋,想要把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按在王安石身上,将王安石贬为千古奸臣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