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镇国九皇子 > 第140章 远水解了近渴

第140章 远水解了近渴(1 / 2)

书名:镇国九皇子 作者:古剑风 字数:2457

按照刘演的计划,只要泽州封锁任何的资源供给萧景炎,萧景炎在城外设立的难民营必然崩溃。
要知道,现在难民营里的数量在不断增多。
每天消耗的粮草,那都是巨额数字。
所以,他让柳文龙封锁了各个交通要道,并且禁止任何一个商家与萧景炎进行交易。
原本分散在各郡县的难民,被他打着救济灾民的旗号,全部转移到了难民营里。
此消彼长,刘演相信,萧景炎很快就会坚持不住。
难民营里,众负责人确实是急成了一团。
萧景炎说是今天粮食就会到来,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动静。
大家在会议室里,互相查看着情报。
岳宗义生气道,“这些狗官封锁了各个交通要道,并且禁止商家与我们做生意,城内的粮食根本出不来,外地的粮食也运送不过来,咱们现在只能坐吃山空。”
陈兴达道,“这两天,灾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多。我找人调查了下,有官府的人专门去各地把这些灾民转运过来。甚至有很多没有遭灾的百姓都被送了过来,在咱们这里白吃白住了起来。”
岳宗侠调侃道,“咱们营地里顿顿都有白米饭,偶尔还能吃上一顿荤腥,确实已经超过很多百姓的生活条件了。如果是我的话,我也愿意在这里白吃白喝。”
岳宗谋面色沉稳道,“大家不要抱怨了,殿下说有办法,那肯定有办法,咱们再等等就知道了。”
他们正议论的时候,突然有人进来传令,“殿下有令,让你们速速组织一万人马,前往五十里外的大沽镇领取粮食。”
“什么?”
“真有粮食啊?”
“大沽镇?这不是青阳郡的一个港口吗?”
众人惊喜的跳起了身子,马上下去组织人手。
现在营地里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人。
只是一会,一支上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便朝着大沽镇赶了过去。
为了防止意外发生,陈兴达带上了上百禁军,还有一千个民团精锐随行。
港口上面,有十几艘大型的海运货船在岸边停靠了下来。
这里是青阳郡的出海口,也是最大的货物集散地。
泽州盐场便在这座镇上,由几大家族合作开发,大小盐场加在一起有上百家。
当初洪水过境,在保盐场还是保百姓的抉择上。
泽州选择了保盐场,让两郡十三县,上百万百姓的家园被洪水吞噬。
萧景炎坐在港口的茶楼上,心情一阵不快。
大梁朝廷积弊,官员只知道以权谋私,视百姓如草芥,以至于如此。
根本原因,皆在于梁帝的任人唯亲,贪权谋私。
在于封建制度上的缺失,让这片大地看不到一丝人性的曙光。
只能在三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魔咒里,不断沉沦,重复,更迭。
他只觉得自己势单力薄,到现在仍是碌碌无为,什么都没有改变。
一会,一个少年公子哥,一身锦衣华服,在几名壮汉的护卫下进了包房。
他见到了萧景炎,高兴的抱拳施礼道,“大哥,终于又见面了。”
他正是司马扬,上次临水郡一别。
萧景炎便嘱咐他,让他联系南洋的商家,从南洋进口一批大米过来。
司马扬不负所望,这次满载而归。
“好兄弟,辛苦你了!”
萧景炎的脸上挂着微笑,招呼着他坐了下来。
司马扬拿出了一份账册,交给了萧景炎道,“小弟不敢怠慢,按照大哥的所托,从南洋给你拉回来三十万担的粮食。这些粮食,足够泽州所有的难民吃一个月了。”
萧景炎看了下账单,粮食的价钱比国内还要低上一些。
司马扬兴奋道,“大哥,我算是发现了一条财路了。这远洋贸易,太他娘的赚钱了。咱们把国内的瓷器,茶叶,丝绸装上运过去,然后低价收购粮食,回来平价一卖。一来二去,都是利润啊!”
萧景炎微笑道,“你若是愿意,我们可以组建一个远洋贸易公司,专门用来经营远洋贸易。只要我们的船足够大,武器足够强大。不光可以与南洋进行贸易,还可以把生意做遍全世界。到时候,整个世界都会成为我们的财源。”
“我同意。”
司马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萧景炎,他这次让人南洋一行,算是彻底开拓了眼界了。
以前总是盯着国内的这三瓜两枣,无外乎就是买田置地,雇佣佃户。
再者就是放高利贷,还有门路者,经营一些盐场生意。
现在看来,纯粹就是小打小闹。
不出国,根本不知道世界之大,物资之丰富,远超乎人的想象。
尤其是国外的人,对于大梁瓷器和丝绸的需求,简直如对金银的需求一般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