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> 第12章 首先,朕没惹他们任何人

第12章 首先,朕没惹他们任何人(2 / 3)

书名: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:青红 字数:3739

——三宝太监!
这是大明迄今为止,唯一一个手握权柄,善始善终,有大功绩,且完全是正面形象的太监。
要知道,文臣那般讨厌太监,都不敢抹黑三宝太监!
太监自觉矮人一头,可三宝却给了这个团体一丝尊严。
谁人不知永乐豆、永乐米、宣德薯、宣德茄……是咱爷们儿三宝带回来的啊!
这是他们的心灵寄托,因为有了这个人,太监们有了可以挺起一截腰板的资格。
便是跋扈如王振,嚣张如汪直,也都是三宝的小迷弟!
刘瑾当然激动。
这趟出海,咱爷们儿也得想办法带回来些高产作物,干出一番事业出来,名垂青史……刘瑾激情澎湃,人还没出海,就开始幻想自己风光回朝情景了。
“皇上,奴婢何时出发啊?”
“急什么?最起码也得过了正月啊。”朱厚照嗤笑,打趣道:“怎么,一听说出海,就想向三宝太监看齐了?”
朱厚照对三宝太监一点也不陌生,不全是读本朝历史的缘故,更多原因是身边太监老是提起。
就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,太监们自然常提及,同时,也是为了让储君亲近太监。
朱厚照做太子时,没少听太监提三宝,对其事迹自然熟悉。
“想向三宝看齐,你还差得远呢。”朱厚照不客气道,“昔年太宗靖难,三宝太监就曾立下大功,可不是你们这些伺候人的奴婢能比的。”
“呃呵呵……皇上说的是,三宝太监那是何许人也,奴婢哪敢高攀。”刘瑾讪讪赔笑,却并不气馁。
能和偶像相提并论,本就是荣幸!
却听皇帝又道:“不过,三宝太监也是从伺候人开始的。”
刘瑾脑袋‘嗡’的一声,面庞瞬间红如鸡血,激动地语无伦次,他不知该如何表达感动、感激,便跪在地上猛磕头……
‘砰砰砰……!’
朱厚照无奈又好笑,骂道:“省着点磕,别把脑子磕坏了,且退下吧。”
“是是,谢皇上,谢皇上隆恩……”刘瑾这才心满意足地退下。
出了御书房,一股冷风吹来,他才清醒下来,同时疼痛感袭来,疼得他龇牙咧嘴。
刘瑾龇牙咧嘴的笑……
~
小院儿。
李青做了一大锅乱炖,吃了一大碗,余下的还够他吃两天,这大冷的天也不担心会坏,吃的时候热一下就成。
大过年的,酒楼、青楼都歇业了,想出去吃都没地儿去,还好干儿子买了年货,倒不至于饿肚子。
“可真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啊!”李青苦笑,“唉…,算了,还是熬一熬吧,过些日子就都开业了,这么久都熬下来了……”
就这样,余下几日李青都是在发呆中度过……
还好,大明的年假极短,权力机器很快再次运行。
紧接着,酒楼、青楼营业,李青告别了吃乱炖的日子,饮食也正常起来。
中午下馆子,晚上喝花酒!
至于早饭……他起不来。
朱厚照颁布了新政,内容中规中矩,并无激进的政策,群臣悬着的心逐渐放下来。
不过,也有一条针对群臣的政策,缺勤按天数扣俸禄!
对此,群臣倒无异议,一来合乎情理,二来只是小钱,犯不上为这个让新君不痛快。
李青稍稍有些闹心,不过总体还是满意的,小皇帝听劝,戒了骄躁,君臣关系没一上来就剑拔弩张。
眼下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稳定,工商业这条路基础已经打牢,接下来交给时间就是。
不过,弘治朝遗留下的隐患也得修正。
这帮文臣不能太惯着了。
正德元年,三月春。
刘瑾奉旨出海。
这一行为极大的刺激了文臣,都是人精,一眼就看出新君欲效仿宪宗皇帝,打算用太监制衡他们。
不过,他们还未来得及施压闹事,朱厚照的恩典就来了。
——开经筵!
且还是为期三个月的春讲,每月进行三次!
经筵,是帝王以臣为师,学治国之道,特意举行的官方活动,于文臣而言,这是一种尊重,也是一种肯定。
玩世不恭的小皇帝,能做到这般,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群臣的心,不过,一想到小皇帝要用太监,他们就无法淡定。
要知道,中关村的汪直可还在呢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