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> 第19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

第19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(2 / 3)

书名: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:青红 字数:3755

这皇宫,周围遍布皇帝耳目,万一哪句话说不好,引起皇帝忌惮,那乐子可就大了。
众藩王眼观鼻,鼻观口,口观心,神情肃穆,不动如山。
近两刻钟后,朱佑樘、朱厚照姗姗迟来。
诸藩王忙起身,恭敬行礼:“臣等参见吾皇万岁,参见太子千岁。”
“平身!”朱佑樘轻笑道,“都坐,不必拘礼。”
“谢皇上。”
一群人起身,返回位子坐下,患得患失。
随着皇帝到来,山珍海味一一上桌,天上飞的,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,应有尽有,丰盛到了极点。
不过,对藩王来说,他们平时吃的比着也差不哪儿去,事关自身利益,哪里还有胃口?
朱佑樘笑呵呵地拿起象牙筷子,道:
“难得诸位藩王来京,趁着你们来,朕也有了口福,都别客气了。”
“是。”
诸王拿起筷子,象征性地夹了口菜,心里却在想着:皇帝这是在哭穷啊!
朱厚照端起酒杯,道:“诸位王爷、王叔,孤敬你们一杯。”
“不敢不敢,敬皇上,敬太子!”诸王忙起身举杯,一饮而尽之后,这才坐下。
然,屁股刚挨着椅子,皇帝身边的太监便拿出圣旨,威严道:
“诸王听旨。”
诸王一凛,面色难看至极,却也不得不起身下拜,“臣等,听旨。”
“奉,天承运皇帝,诏曰:
大明立国百余年,仰赖祖宗英明仁德,江山社稷得以安稳,百姓得以安居,朕御极十八载,无时无刻不兢兢业业,如履薄冰,然,仍有百姓在苦寒中挣扎,耕地,乃百姓立身之根本……”
一番大道理后,太监清了清嗓子,道:
“以民为本,大明才能繁荣昌盛,然,今天下耕地,有十之四五皆被兼并,宁王叔深明大义,提出藩王当交田赋,以解百姓贫苦,以报国恩……朕心甚慰。
不知,诸王可乎?”
宁王!宁王!!你他娘咋不去死啊……诸王恨得咬碎了牙。
幸好这是在皇宫,不然,朱宸濠危矣。
朱宸濠亦是恼怒,可他能怎么办?南..昌布政使的供词,取决于他的态度,态度端正,自可无忧,否则……
搞这么大阵仗,结果却白忙活,皇帝岂能饶他?
藩王结交可大可小,尺度全在皇帝,如今他已臭名昭著,皇帝就是真削了他宁王一脉,想来也没人为他出头。
没办法了,只能一条道走到黑。
“食君之禄为君分忧,藩王亦是臣,身为朱氏子孙更应为君分忧。”朱宸濠索性豁出去了。
他知道自己这样做,会把人全得罪了,可他得保证自己的利益啊。
好好好,你了不起,你清高,你讨好皇帝,把我们的利益也带上……诸王眼睛都红了。
他们不知道的是,朱宸濠够意思了,当初某位‘言官’可是要定宗禄永额呢。
当然,那样的话,宁王一脉同样讨不了好,几代之后便会彻底落魄。
如今只是上缴一部分田赋,对财源主要来自海商的宁王来说,并不能伤及根本。
不过,朱宸濠却忘了,分封在北方的藩王,其主要财源都多赖耕地。
他是无关痛痒,可有人被砍了大动脉啊!
那位五行属金的老藩王开口道:“朝廷有难处,皇上有难处,藩王确应为君分忧,为国解难,臣愿敬献朝廷纹银……五十万两!”
老财主心都在滴血,然,皇帝却不为所动。
见状,他直接加码一倍,同时也是表达自己的底线:“老臣愿敬献一百万两!”
一口气拿出这么多,几乎是伤筋动骨了,可一次性把钱出了,总比钝刀子割肉来的强。
诸王也觉得这是他们的极限,纷纷跟进:
“臣也愿出百万两纹银,以全圣德!”
不过,有几个藩王却是默不作声,比如:兴王朱佑杬,益王朱佑槟等朱佑樘的弟弟们。
他们就藩时间短,远远比不上老牌藩王的家底儿。
这些人根本拿不出一百万两,除非日子不过了,把所有家产典当出去。
各人有各人的情况,并非铁板一块!
朱佑樘抬手下压,淡淡道:“诸王为何就不能如宁王这般呢?朝廷待你们一向不薄啊!”
不薄?
呵呵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