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> 第165章 李青、唐伯虎风流狎妓

第165章 李青、唐伯虎风流狎妓(1 / 3)

书名: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:青红 字数:3708

李宏抬头望向朱佑樘,看不到一点试探,满是真诚。
他心头一暖,收回目光,叹道:
“皇上,这种事……谁又能保证呢?”
“尽力而为。”朱佑樘轻笑道,“朕相信你的能力!”
李宏苦笑,道:“大明不缺能人,皇上春秋鼎盛,完全有时间培养。”
“朕没那么大的精力,也没那么多……总之,你多多辛苦一下。”朱佑樘不敢言明自己身体不好、恐难长寿的话语,只得如此说。
李宏缓缓点头,道:“皇上有言,微臣自当竭尽全力。”
“如此就好,如此就好。”朱佑樘连连点头,道:“本来以你的战功,封公绰绰有余,之所以不给你封公,症结就在这里,你大可放心,将来朕天命将近之时,会告诉太子真相,李家不会后继之君忌惮。”
顿了下,说:“太子虽年幼,却已表露出尚武风采,未来,他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辅助,不必有顾虑。”
李宏点头,拱手道:“臣明白了。”
接着,又道:“皇上,臣这次出海,除了火炮之外,还有个意外之喜。”
“哦?是什么?”
“新贸易线。”李宏正色道,“在遥远的西方,有着庞大的土地、人口,丰富矿产资源……”
李宏就当初的收获,以及干爹的看法,一股脑全说与朱佑樘听……
不过,朱佑樘并未表露出开心,他沉思良久,缓缓摇头。
“大明商业不能再扩大了。”
“为何……”李宏压抑了下心情,问,“皇上可是担心皇权不稳?”
“有一些吧,但不全是。”朱佑樘抿了口茶,叹道,“大明人口太庞大了,一旦在工商业用力过猛,极大概率会导致粮食危机。”
“这个……可以用钱来买粮食啊!”
“买又能买多少?”朱佑樘苦笑,“你不会真指望着海外蛮夷提供粮食吧?”
他吁了口气,苦闷道:“近些年来,大明的粮食产出逐渐走低,较之宣德朝、正统朝,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这其中,有工商业发达,民间自发改稻种桑的原因,也有气候原因。
先帝曾说过,这种气候并不会改善,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愈发严酷,唉……”
朱佑樘道:“诚然,工商业发达后,百姓富裕了,国库亦是非常充盈,可谓是皆大欢喜,可这狂欢的背后,却暴露出了巨大的危机——粮食。”
“百姓穷点不怕,百姓怕的是饿肚子。”朱佑樘严肃道,“朕不能不为万万百姓的肚皮考虑,纵观历史,王朝覆灭无不是因为百姓吃不上饭,这关乎到大明根本,不可不慎!”
“皇上圣明!”李宏拍了记马屁,接着,话锋一转,道:“不过,皇上您可能不知道,海外有些地方却是气候宜人,土地肥沃,若运作得好……”
朱佑樘抬手打断,道:“就算如你所说,也不能将这粮食命脉拱手交给别人,手里有粮,心中不慌。”
“我们有大炮啊!”朱厚照走进来,“有大炮慌什么?”
朱佑樘愠怒,“谁让你进来的?”
“父皇息怒。”见父皇真的怒了,朱厚照忙道,“这就走,这就走……”
李宏趁机道:“皇上,微臣以为……太子殿下言之有理。”
“呵呵,他有什么理?”朱佑樘嗤笑,“大明人口何其多,一旦出现气候严峻情况,所需粮食难以估算,是,我大明是有舰船利炮,然,对方就一定有那么多粮食?
如此冒险,岂是明君所为?”
朱佑樘是个守成的皇帝,优点是守成,缺点亦然。
不过,他的出发点并不为错,李宏也无从反驳。
好在,新的贸易线还未探索出来,倒不急于这一时,李宏道:“皇上言之有理,让百姓能糊口才是第一要务。”
这也是干爹的追求,李宏亦相当认可。
虽说出发点不同,但目的都是一样,粮食才是重中之重。
朱厚照见父皇在气头上,不敢再触霉头,一边往后退,一边说,“那个李总兵啊,莫急着走,一会儿去偏殿,孤要与你长谈。”
李宏摸了摸鼻子,看向朱佑樘。
朱佑樘哼道:“不必管他。”
“必须得来!”朱厚照强调。
李宏:“……”
~
苏..州。
恰逢三月春,江南小桥流水的意境更浓,透着难以言说的雅致,这是上千年的积累,水一样的风景,水一样的巷弄。
街头,唐伯虎摆摊。
李青在一旁观摩。
春末的江南已透着些炎热,李青吃着冰棍,时不时盯着人家女子瞅上几眼,那叫一个悠闲惬意……
唐伯虎绘画造诣惊人,画山、画水,无不精通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