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> 第104章 建州女真现状

第104章 建州女真现状(1 / 3)

书名: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:青红 字数:3042

那一夜之后,又住了小半月。
李青这才带着他们赶往辽东……
只不过,这次李青买了马。
奈何师弟们不太会骑马,紧赶慢赶,抵达辽东时也进入九月下旬了。
深秋,
辽东凉意很浓,好在都是真气傍身之人,也无人水土不服感染风寒啥的,无形中省了许多小麻烦。
“大师兄,咱们来这做什么啊?”道一问。
“先走走,看看。”李青笑了笑,转而道,“咱们道士,也要有一颗侠义之心,不是吗?”
道字九人点头。
道九抢答:“这是自然,不仅是我们武当,龙虎、全真,乃至各个道教的道友们,但凡心正,路遇不平事,都会能帮则帮,道士下山……大师兄,这次下山,咱们是不是就奔着行侠仗义来的啊?”
闻言,其余八人也看着李青。
之前都是步行,唯独这次骑上了马,不像试炼,倒像是急着赶路。
李青不否认,只是笑笑:“有不平事,自然要平,若无不平,就当修行了,放平心态即可。”
顿了下,“辽东是杂居,有女真人,有蒙古人,亦有汉人,朝廷对这里的管控也相对宽松,想来,会有许多不平事,我也是存着这份心思,才带你们来这儿。”
武当山以武当道,不过,道义之中也有引人向善,道士存侠义之心等方面的教导。
不仅是武当,几乎所有的道教都会教这些,甚至不只是道教,佛教亦然。
只不过,佛教大多教的是慈悲,友善。
可以说,教的都是好的,奈何,会有人学偏。
毕竟,读圣贤书的人都未必有一颗好心。
遥想那百家争鸣的时代,又有哪一家不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呢?
只是,经被念歪才是常态……
当初,李青上武当山,便定下了规矩,武当没有二代弟子、三代弟子之说,上到掌门,下到刚上山的新人,都以师兄弟相称。
如此,就是为了尽可能杜绝出现阶级矛盾。
(李浩真的会谢!)
~
一路走,一路看……
时间不知不觉流淌,李青也越来越接近建州女真所在,奈何,让他不解的是,经他打听,这里几乎没有建州女真了。
李青很奇怪,照理说,不应该看不到建州女真啊?
朝廷是对其重拳出击过数次,不过,也没杀太多人啊,先后数次,斩首数量加在一起,都远不及当初出征漠北的五分之一。
就算建州女真弱的可怜,也不至于直接消失了吧?
李青不甘心。
继续深入调查,功夫不负有心人,总算给他找着了。
偏僻的小村庄,住着数十户建州女真,不到三百人,老弱居多。
小村庄依山而建,更像是山寨。
李青一行人以道士的身份上山,这一来,极大程度削减了他们的戒心。
费了好大劲儿,总算是找个通汉话的人来,借此,李青才对建州女真现状有了一定了解。
原来,在先后几次犁庭扫穴之后,建州女真都吓破了胆,要么投靠海西女真,要么投靠野人女真,要么干脆找个山头,不再与外界接触。
这一支建州女真就是最后一种。
了解了这些,李青放松、释然的同时,也不禁自嘲:大明早都不是那个大明了,又何惧建州女真?
自己还是心太小了,不该费尽心机的对建州女真赶尽杀绝,应促进彼此融合,就像当初汉蒙融合那般。
大明不该如此‘小’。
不过,成化朝的犁庭扫穴,使得建州女真对汉人很仇视,饶是他们以道士身份示人,仍有许多人对他们恶意很深。
若非‘村长’对汉文化推崇,对道士方术什么的深信不疑,他们也待下不去。
最终,在‘村长’的祈求下,李青带头为建州女真祈福,以免大明再对他们下死手。
只是不知‘村长’若晓得建州女真如此,几乎都是拜李青所赐,又会是怎样一番态度。
下了山,
李青的心病也去了。
大势不可逆,然,大势已经不是那个大势了。
建州女真推翻大明,亦不是大势,更没有可能。
按照他的预想,大明就算亡,也会是无疾而终,寿终正寝才是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